798艺术展走入雄安,其中有方力钧一副丝网版画作品《1996-10》。2011年,方力钧的《1996-10》以1553万的价格在北京拍卖会上成交。
1993年,《纽约时报杂志》封面刊登了方力钧笔下打哈欠的光头形象,与崔健的音乐、王朔的小说一道,方力钧成为西方人眼中中国一个时代的标志。
方力钧,1963年生于河北,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现居北京,职业画家。方力钧的生活经历对他的美术创作影响很深。
方力钧的爷爷是一个富人。他5—15岁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正好是文化大革命高潮的阶段。因为他的富裕出身,他成了广大革命群众的阶级敌人,也就是被斗争被打到的对象。
方力钧曾经亲眼看到自己最可亲的爷爷在批判大会上成了敌人,成了被批斗的对象。这对他他幼小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可想而知,他作为阶级敌人的后代在孩子们之间也应该是备受欺辱。
他在回忆少年时代时说:
“我在开放以前始终生活在互相仇恨、斗争中。”
“由于出身造成的不平等,我过早学会容忍或作假。如1976年,毛、周相继逝世。去灵堂悼念时,父亲对我使眼色,我知道我必须哭,但开始哭不出来,后来哭得不可收拾,所有的人都来劝我,老师表扬我,我知道如果我作出某种样子来,就会受到表扬。这些是从小被教育的结果,你所受到的教育经常与你认为的正确的行为相反,但我想我那时就很可能已经是一个“两面派”了。这不是你愿意不愿意的问题,你的环境从小对你的压力太大了。”
方力钧这一代艺术家全都是60年代出生,80年代末毕业于艺术院校。他们从70年代上小学开始,就被抛到一个观念不断变化着的社会里。文革成为他们童年的记忆,他们又随着改革开放一起成长起来。
方力钧是这个时代艺术家中最重要的代表,他与王朔、崔健一起,共同创造出了一种话语方式——“玩世写实主义”。而方力钧创造的“光头泼皮”形象,则成了一种经典的语言符号,标志了80年代末和90年代上半期中国普遍存在的无聊情绪和泼皮幽默的生存感觉。
尤伦斯艺术中心《1996-10》的作品介绍如下:
《1996-10》是方力钧90年代晚期的一幅代表作品,他让三个戴红领巾女孩漂浮在水面上的天空中,周围环绕着云朵。在方力钧的作品中,云是一种超脱限制的力量的象征。明快的颜色,举高的双臂和跳动的动作加强了三个人物的一种无法控制的感觉,这种感觉在明亮的蓝天中延展开来。方力钧这个时期的作品表达了一种即将发生的力量——无法控制也无法预期。人物与四周的蓝天调和成一种亮色调,就好像她们已经被这种氛围感染了,她们的期望也因新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而得到了实现。
除了画画,方力钧最出名的身份还是“餐厅老板”。他经营的“茶马古道”、“岳麓山屋”也早已闻名京城。
方力钧说:“现实中的经历,有痛感的生活,是艺术家创作灵感的源泉。”
愿我们都能如此。
纽约时报杂志封面(文章发表于雄新社 雄媒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