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逛博物馆,都会感慨古人的审美意识实在太超前了,含蓄、优雅、内涵丰富。这种审美意识代代相传和更迭,造就了独特的中式审美,或者说中式美学。
关于中式美学,如果只读一本书,那非《美的历程》不可。
《美的历程》是李泽厚创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部经典之作,讲述了中华审美的发展历程,它不光是美学史,也是文化史、艺术史,更是中国人的心灵史。
全书以时间为脉络,以图腾、青铜、雕塑、诗歌、绘画、书法、音乐、戏剧等为载体,梳理了不同朝代的艺术特点、审美意识、精神追求。
远古的图腾积淀着原始人的情感、思想、信仰和期望。青铜器上的饕餮花纹散发着庄重的、神秘的命运氛围,彰显着狞厉之美。《诗经.国风》中的民间恋歌和氏族贵族们的某些咏叹,奠定了中国诗的基础,以及以抒情为主的基本美学特征。
汉代的画像、汉俑看起来粗糙、拙笨,却蕴含着运动和力量的气势美,比如著名的“马踏飞燕”,在静态里展现出速度感。
魏晋风度外在看上去洒脱不凡、看淡世事,内在却潜藏着巨大的苦恼、恐惧和烦忧。比如阮籍的诗反映出来的情绪,便是欲求解脱而不能,逆来顺受又不甘。
到了盛唐,诗歌、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奏出了最强音,在相对安定统一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无所畏惧地创造、革新,引进、吸收, 将热情、自由、欢快、和无尽的想象力投入到各种艺术表达中。
而宋朝的文艺思潮和美学标杆人物非苏轼莫属,他的美学思想和审美趣味对后世有着非凡的影响。
美是物质的、形态的、意识的。其实很难用具体的文字来定义审美,它既关乎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也关乎这周遭世界的万事万物。手中的茶杯、耳机里播放的音乐、咖啡店的摆设、城市里的建筑,剧院里的演出,甚至你的生活态度,都跟审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跟随作者的角度,对中国的美学史进行一场巡礼后,除了心灵受到滋养,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也得到了提升。
![](https://img.haomeiwen.com/i3980227/b1bfc4dd71d60a8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980227/5471a12afb250f9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980227/aee82757e47d91a1.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980227/5d4c1644e32b16c6.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980227/6e34c240270c2f6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980227/d204653f072a721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980227/7d44863375712ff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980227/4254dc4241c1b1df.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980227/aca7f3fa34d1d19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