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对入睡环境要求高,所以一向没有午睡的习惯。午饭过后看知乎,随手打开一条几千楼的讨论《部分父母能否接受自己的孩子以后是一个平庸的人?》
小时候,我们觉得父母是个不平庸的人;长大过程中,我们觉得自己是个不平庸的人;长大后我们相信自己孩子是个不平庸的人——真的是太真实的心理写照了。
一直觉得自己是个聪明的人,但是从小父母的放养以及没有好的规划,一步一步走向了平庸的人生。但是又在成年之后历尽千辛万苦从家乡来到大城市,牺牲生活品质,去谋求一个户口,一个学区房,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可以从更好的起点起步。
小时候没有人教过我,学校里就是去培养一个平庸的人,如果要拔尖要么天赋秉异,要么业余各种补缺。在当时的环境里,哪怕得第一,也是没有办法去清北的。这大概是一种残忍。孩子时候不知道,父母也不知道,因为父母本身就是很平庸的人。他们那时候还特别信奉素质教育,觉得孩子需要在愉快的环境中成长,少报课外班,兴趣爱好随即生成就可以。现在回过头来看,大概是一种教育责任的推脱吧。这导致我从小学的第一第二,到初中的前10保送,到高中从保送掉到尾部。我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时没有好的眼界,没办法去规划。
而我先生的爸妈,对他的教育非常尽心尽责,先生的学习也相当自觉。大学考了一个不错的本科,然后顺利考了不错的研究生。
现在我俩站在为人父母的十字路口。如果一开始告知,我们的孩子未来就是一个平庸的人,那的确是一个残忍的事情。但是,一旦接受这个设定的话,我会努力逼ta学一门谋生的技能。早点培养赚钱的意识。
因为我和我先生本身都不出自生意家庭,谋生的技能几乎来自上班。如果孩子未来没有一个有竞争力的学历的话,那么ta早点对于做生意,赚钱的觉悟,能够让ta早一步去摸索这个世界。
“至少保住中产吧。”这是我跟我先生对于未来孩子的最低限度的期盼了。
因为我们两个都是独生子女,所以为了分散风险,想要有两个孩子,男女无所谓。“希望他们能够在学习上争气一点,以后一个考律师,一个考医生。”毕竟什么都不是顺风顺水,一个做生意一个做公务员也可以。
我们也会被时代所局限,可能看不懂未来的经济模式,但是ta们如果年纪相仿的话,有个帮手,有个参谋。
“至少保住中产吧。”也是我们最由衷的希望。
作者:海边日出(虞大树) 宁波市作家协会作家
这是我的第8篇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感谢点赞,感谢阅读,感谢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