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寒假的最后一周,再有五天又要开始新学期的生活了。三十五天的假期在不知不觉中溜走了,暮然回首有些许不舍,整个假期除了正常地休息之外,自己更多地是在读书写博,不断地反思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对于未来的路该怎样走下去有了更清晰的思路。
让读书写博伴随我的一生
其实对于文字的酷爱早在求学期间就很爱好,一直喜欢用笔端流淌自己的心灵感悟,这与自己的性格是分不开的,喜欢自己一个人静静地看书,在孤独中思考。
至今自己难以忘怀那段让我魂牵梦绕的大学生活,每当孤寂时刻,便会重新忆起那些那段永远忘不掉的大学经历.课余饭后,望着欢闹的人群,我只是独来独往,似乎有些孤帆远影的感觉.于是,我获得了安宁,少了许多言语,也多了几分深沉和思考的空间.
我似乎独爱这份宁静,不受人干扰,自我主宰的快乐生活.
校旁是一条悠悠的小河,夏日黄昏,独自漫步在海水流过的沙滩,看夕阳染红的沙滩,海水,看天边尽头飘着的缕缕白云.于是,美好的情感从心中流过,心灵深处便多了许多美好的感触,便会意识到生命如大自然一样的伟岸.
我显然是多了几份孤傲,对生活过于沉默.
友人说:你冷漠得象只孤雁;
同学说:你孤傲得如远山幽谷.
对此,我只是报以轻轻的微笑,不做任何解释.
直到当刊有我习作的校园刊物-----"师苑"和烫金的获奖证书送到我面前时,友人们才似乎看清了我内心火热的世界.
于是,我便有了“孤独浪漫王子”的雅号,更有“高远不可接近”之说.对于这些,我仍是淡淡一笑,总会有人理解我的碧海,我的蓝天,我的世界.
我的世界,任我狂奔,任我静游,任我独自求索.我赞美春的艳丽,羡慕夏的热烈,可我更欣赏秋的明净和高远,向往冬的晶莹.
虽然自己是任教理科的,可是我跟喜欢文字带给自己的那份愉悦。尤其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到处充满了喧嚣和浮躁,唯有手捧一本书静静读来,心境会变得异常宁静。
关于读书,自己一直有这样一个想法,读书既要有数量,更主要的是要有质量。自己专业的书籍要读,非专业的书籍更要读。阅读专业的书籍可以让自己不被时代所淘汰,要想成为教坛常青树就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阅读非专业的书籍,可以修身养性,让自己变得更加有智慧。
读书之后的反思写作是自我升华的环节,其实自己真正开始写博是在2007年,只不过那时写博自己还是对于生活的思考,而今自己已经离不开博客了,如同每日三餐一样必不可少。
读书写博已经是一种习惯,不去考虑是否会有读者,不必在乎博文的质量,自己就是最忠实的“粉丝”。
让教室成为师生快乐的舞台
记得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说过:我的舞台就是教室。魏老师在30多年的教书生涯中,他把教书当成享乐。1968年,18岁的魏书生初中毕业下乡到盘锦,次年成了一小学的民办教师。两年后,由于教书成绩突出,他被调到工厂搞政宣,在工厂工作的6年,他先后提出书面申请150次,就为回到讲台。提起那段经历魏书生依然感怀:那年头教师的地位远远没有现在高,但我自己知道,我的舞台就是教室,一走进教室我精神头就来了,我喜欢驾驭课堂和学生交流知识,我偏爱教书就像别人偏爱打麻将一样。”
其实对于魏老师的这些感受,自己何尝没有同感。虽然自己至今已经从教二十年了,从最初懵懂无知的热血青年,如今已步入了中年时代。在很多人都感到职业疲倦的时候,自己却丝毫不减当日的激情。自己有时也在思考,为何会如此全身地投入。
渐渐地我明白了,自己已经不再把教育当做一种工作,而是自己的一份事业。我的快乐舞台就是教室,自己不敢想象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了讲台,我还会干什么?
每天和孩子们快乐地在一起就是自己最开心的事情,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的,和孩子们在一起就会忘了所有的烦恼,只有一颗未泯的童心在激荡。
目前一个不让回避的现状就是我们的学生越来越不喜欢学校,更别说每天极度压抑的课堂了。值得庆幸的是,自己的课堂还是很受学生喜欢的。每天和学生在一起,自己对于学生目前的处境深有感悟,一切为了分数的应试教育在国人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了,我们的学生是最大受害者。
今年寒假期间拜读了全美最佳教师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我深受启发。的确,雷夫老师无疑是真正的教育家,从他的身上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的教室不能让孩子们感到害怕,建立彼此的信任才会让教育创造奇迹。
为了让孩子们真正喜欢自己的课堂,我一直在积极探索教改之路。物理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实验,为此自己一直在努力探索一条“让科学教育回归实验室”的道路。
其实目前对于这些自然学科最大的弊端就是:学生没有真正进行科学探究,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很不力的。为此,从第一学期开始我就致力于“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的探索,无论是演示实验,课堂探究实验,还是课后小实验,我都努力给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动手。实践已经证明自己走的路是正确的,今后我会继续做下去,让孩子们感受到物理学科的魅力所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