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于我是不远不近的存在。就像我跟世界上的所有一切,我跟家人也有着淡淡的疏离感。
这样的疏离是藏在骨子里的,也许是受我从小到大的生活情况影响。我在出生的时候因为计划sy东躲西藏,曾被放在亲戚家寄养;小学期间因为父母的工作变动多次搬家换学校,没有稳定的生活圈;青少年的叛逆期没有被关注过内心,自己苦苦挣扎着走出来;高中开始寄宿生活,之后越走越远,毕业以后每年只回家一到两次。所以在我的感觉里,自己和家人的羁绊是比较薄弱的,我不知道怎么去加强,或者说没有意识要去改变。
我们家里人多,妈妈操持着整个家庭,所以我跟妈妈的感情比较深。很惭愧的是长大后也常常对她不耐烦。随着年纪的增长,她多了很多让人烦心的毛病,啰嗦 易怒 固执 爱操心,姐妹几个都容易对她上火,她慢慢又开始变得有些怯懦。很多时候觉得她挺可怜,辛辛苦苦这么多年把四个姐妹拉扯大,到老了却也没有一个知心的。近两年她发展出了自己的爱好,开始慢慢从我的生活中淡出,不再经常打电话催婚或者追问近况,因为她忙起来了,有各种活动或聚会要去参加。有了自己生活的重心,于她于我们姐妹们来说都是好的。
其次是跟妹妹比较亲。虽然差两岁,我们从小到大就比较像,很多人都说我们是双胞胎。我毕业以后南下sz工作,她毕业了也来投奔我。我们一起住,一起玩,一起交朋友,一起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情,对我来说她不仅是妹妹,也是一个闺蜜,关系很铁的那种,永远不用担心跟她疏远。我是一个慢热的人,不太容易交到很知心的朋友,也很少花很多时间去维系远距离的友情,所以我很庆幸有妹妹这样一个不会走散的朋友。
还有两个姐姐,从我离家寄宿开始就不太有什么沟通。姐姐们都没有上大学,一直留在老家。我们没有太多的共同话题,仅仅是在过年过节见面的时候一起吃饭,聊聊天。聊天的内容更多是家长里短,吐槽一下爸爸妈妈或者哪个亲戚,而我对于这些并不感兴趣,只能偶尔参与一下。除此之外,几乎没有任何深入的交流。
最后是爸爸,他跟家里人都不亲近。都说女儿是爸爸的小棉袄,也许四件棉袄过于厚重,他吃不消吧。从我记事起,他就日常想逃离家庭。每天早出晚归,经常半夜才回家,我学生时期还在家住着的日子也很少能看到他。等到我大了,一年回家的次数本来就少,回家以后他也依然很少在,所以我们几乎完全没有交流,只是每次回家的时候他会说一句“回来啦”。
对于家庭,我并不抱太多期望。我不需要家庭给我经济支持,也不用他们的情感输出,我已经习惯了独自漂泊的人生。但不管再怎么漂,不管我去不去想,家庭的位置还是很重要的。有家在,就有根。就像风筝,远远的飘在空中,只要有线在人手上牵着,就能持续飞。我跟家人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但是中间总有那根叫做血缘的亲情线连接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