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奇,一个人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的状态是发呆?还是不做事情,不阅读,不玩游戏,但是在思考(想各种事情),这种状态是发呆?
网上很多这样的话:要培养和自己独处的能力,要塑造独立且强大的灵魂,要能与自己好好相处。“,一个人的一生,注定是孤独的。”,“要学会独处,学会承受寂寞,承受孤独。“
什么样才算“独立且强大”?怎样才算“学会了独处”?只有方向,却没有检验对错的标准,笼统、模糊,看似很有道理,却无法直接应用于实际生活。
的确,价值观为人们的生活指明方向,至于怎么做才能达到目标,一千个人有一万种答案。既然人们的对”独立且强大的灵魂“、“孤独”、“寂寞”等概念的标准都不尽相同,这种认知上的偏差一定会给交流带来障碍,从而不可避免要让许多人产生不被理解、不被接收的孤独感。
既然要承受,那么这一定不是能给人带来好的感觉的情绪。因为很少有人说让你承受喜悦,相反,人们都说要承受痛苦。
据此而言,人们对待孤独这种状态,会不会产生孤独的情绪,或者说以积极的态度还是消极的态度看待孤独尤为重要。
认为孤独是清净、修行、温养灵魂,则孤独中可生出温柔、格局、气质。
认为孤独是孤寂、冷清、无人在意、被世界抛弃,则孤独中会生出怨愤、委屈、冷漠、心伤。
或许对发呆的理解,也同孤独一样,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解释,甚至用自己的实践行动赋予其新的含义。
晚上关灯躺床之后,我经常无法快速入睡。脑子里走马观花冒出各种想法,似乎临睡前闭上眼睛拒绝任何输入时,我才真正开始一天的生活。计划明天要干的事情、回味今天或更早之前发生的事情、或者纯粹焦虑......临睡前大脑太活跃的后果就是躺床两小时,越睡越清醒。即便一遍遍告诫自己明天要早起,可还是不能命令脑中的各种声音停下来。这是困扰我很久的问题。
这种情形在备考、找工作等期间尤为严重,反观工作顺利时,我挨着枕头不到五分钟就去会周公的情况,更说明症结在我内心深处那些甚至不被自己所察觉的焦虑。前几天听到这样一句话“时常后悔,是活在过去;时常焦虑,是活在未来;只有活在当下,才能拥有坦然和从容。“
发呆是一种具体行为,孤独是对自身状态的认知,思考是对所有谜团的主动探求。“发呆”这种行为可以是由内心的孤独感引发的百无聊赖,也能成为思考的载体。经常发呆,或者说屏蔽外界的影响独自思索,或许是我们和自己对话的绝佳方式。
在嘈杂的生活中,给自己一点时间去胡思乱想,给自己一点时间品味孤独,或许能真正找到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与众不同之处。我们应该为自己的与众不同感到高兴,这是拥有独立思想的人才能体会到的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