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个段子:“曾经有一个专业叫审计学,学完你会发现,为了更专更精更需要巩固会计知识,你回头考了CPA,为了搞懂会计中的金融产品,你觉得有必要考一个CFA。后来你凭兴趣进入投行,常常需要统一不同国家财务报告的比较口径,这时你寻思着考AICPA和ACA,同时为了及时识别金融风险和法律风险,你认为FRM和司法必不可少。 整个探索的过程,数学如影随形,它让你的知识更加完善。于是你接触到CQF,也有了申硕的想法。后来这些证书都考下之后,你也硕士毕业回国,这些证书并不能解答你心灵困惑。 偶然情况下你旁听了一位教授的政治学,你似乎找到了答案,政治学和哲学或许可以解答你的心灵困惑,于是你又开始了尝试。 ”
回顾我的二十代,一路上都是在考证中度过的。二十代初,自由散慢的大学时光,懵懵懂懂地随大流开启了CPA之路,这一路走到了二十八才画上句号。像这个段子里所说的,因为在大二那一年因为一个叫陆音的老师的中级会计课,认准了会计这条道路,一路磕磕碰碰走到了现在。在考CPA的路上一路考着各种与会计相关的证书,不断地在考证学习这件事上树立新目标,然后挑战自己,与惰性作战。
这些证书并不能说明我有多厉害,只能说明一件事情,就是我曾经有多努力,而且我从来没有放弃过努力。
一个人在生活中的顺利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自己到底曾经有多努力,永远不要放弃。
无穷无尽的证书并不厉害,真正厉害的是一个人能清楚的认识自己。
如何才能不逃避,直面自己? 我是一个遇到问题就很喜欢逃避的人,生活上遇到难题了,总是把自己埋头在电视剧的温柔乡,让自己短暂地不去想这些问题,就以为这些问题会随着时间流逝。
有些问题只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更加严重。 有的时候我总想自己准备好了再去做什么什么,等我忙完忙季了再去多总结自己的项目经验,等我考完试了再去想提高数据分析能力的事,等我闲下来了再去想找男朋友的事。
我总是在等待,总是在拖延,最后发现自己把自己置于一堆问题之中。
我以为自己执行力很强,但我的执行力只限于我的舒适区,限于我擅长的东西。我很擅长考试,所以我一旦设定目标想要考什么证书,一切事情都会给我让路,也不睡懒觉了,11点准时上床7点准时起床;电视剧综艺全部戒掉,周末下班天天泡图书馆;上下班路上也不听歌了,课程音频单词本走起。
我很擅长英语,所以一周一到两次头马不是一件需要努力就能坚持的事情,因为我总能从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
但是对于真正需要执行力的东西我却一直拖延,需要好好总结自己从毕业以来的四年经验,好好想清楚未来的路,我却一直不愿意去好好总结梳理;需要好好想想自己怎么把考证学到的知识和实务相结合,我却一直不愿意去想;需要好好看完审计书再进行一些总结,我却总是因为一些原因而放弃。
临近三十了,突然越来越接近通透这条道路,明白自己是在逃避面对自己,用工作、用学习、用电视。
我惟独不愿意留时间给与自己对话这件事。
我是渴望认识自己的,试图通过冥想、催眠等等。在一次催眠的工作坊上,我突然意识到了,我一直想从别人那里寻找到关于“我”的定义,其实我潜意识里面是知道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
我太过吝惜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更自己对话上。要想清楚的认识自己,就要一层一层地深挖自己的内心。这注定是一条艰难的路,但是也是见自己的必经之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