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7402176/cc30bc716ea3c7dc.jpeg)
“不啻微芒,造炬成阳”——这句话,意思是:不排斥一点点微弱的光芒,汇聚起来,就可以变得跟太阳一般明亮。
“不啻微芒,造炬成阳”,引申自龚自珍《梦芙蓉·本意》词:“露华无力,飞下珊珊影。又微芒不定,月坠金波孤迥。”
原意是指:在当前恶劣的外部环境下,我们所要做的,正是:不排斥一点点小小的光亮。这样,我们的光亮多了,就能变得像太阳一般明亮。所谓人生,归根到底,就是“一瞬间、一瞬间、持续不断的积累”。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晚年居住在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
龚自珍,清代著名的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
龚自珍,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并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他一生著有《定盦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在龚自珍的诗中,“月怒”、“花影怒”、“太行怒”、“太行飞”、“爪怒”、“灵气怒”等等,常见的景物,都会变得虎虎有生气,并且能:动人耳目,唤起不寻常的想象。
又如:《西郊落花歌》中,描写落花,在引起伤感和衰败的景物中,能变为无比壮丽的景象,更高出寻常的想象之外——“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从衰败中,看出新生。
他也写了一些感慨胸怀和抱负的词,抒发孤独但自豪的感情,有志于:一定要——有所作为。
“不啻微芒,造炬成阳”,这句话,非常适用于:“积少成多”、“众志成城”,等主题的表达:只要不断积累微小的力量,最终可以创造出强大的力量和成果
比如,写“积少成多”时,可以说:“不啻微芒,造炬成阳”——只要大家众志成城,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越不过的坎;寒冬一定可以跨越,到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遍地春光。
经过多年人生阅历的积累和对此话的品味,渐渐对:“不啻微芒,造炬成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理解一:
光亮终究是光亮,积跬步至千里,汇小流成江河,一点一滴地积累。而积累,又需要选择好的方向,并要长期坚持。由此,就需要辨别: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光”和正确的“光”。
理解二:
点点萤火,也可汇聚人间星河。湛湛微光,也可绽放无限锋芒。外在的光为表,内在的光为里,心中有光,则精神抖擞;心中无光,则满眼黯淡。如何才能活出:有光的、精彩的人生?
理解三:
光,之所以为光,不仅仅是光源之事,如果没有受体,则光的意义,就会大减。成就别人,才能成己——这既是帮助他人,也是自我修行。
如同鲁迅先生,也在他的:《热风·随感录四十一》中,也说过:“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的消失。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炬火或太阳;因为他照了人类,连我都在内。”
鲁迅先生,就是希望中国的青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
所以,“不啻微芒,造炬成阳”这句话,大致就是:“就算如同微光一样,也能够汇聚成炬火甚至是太阳”。
这里,是在说明:团体的力量,正所谓“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只要所有人,都发光发热,微弱的光,便可汇聚成璀璨的光辉。
![](https://img.haomeiwen.com/i27402176/f9904a6201397aa2.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