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朱元璋的故事 1:身世与佛缘

朱元璋的故事 1:身世与佛缘

作者: 此时明月在 | 来源:发表于2019-03-13 10:36 被阅读0次

    很多人将明朝朱元璋和西汉刘邦作比较,说他两个都是农民出身。

    他们确实出身都不富裕,但刘邦怎么说也是一个小亭长,而朱元璋却是一个生长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他当了皇帝之后,曾写过自我回忆录,讲述他的悲惨身世。

    1、世袭淘金户的逃难路线

    朱元璋曾说他的家乡是安徽凤阳。其实凤阳只是他出生的地方。他的父辈是从别处逃荒至此。

    据明史相关的所有记载,他父母逃荒至凤阳的路线,大致如下:

    他们本来生活在南京,当时叫集庆的地方。在那里,他们家是“淘金户”。

    九龙壁:建于洪武末年1392年  

    别一听到“淘金”,就以为是暴发户的别称。这是元朝的一种户籍制度,除了淘金户,还有医户、军户等等,其实就是徭役。

    这些户籍都是世袭的,也就是说,世世代代都不变。父亲是淘金户,儿子也是。

    作为淘金户,老朱家就得淘金,交给朝廷当赋税。这世上哪有那么多金子可淘。没金子就没钱交税,不交税就要被关起来。没办法,交不起,我躲还不行吗?

    老朱家就从南京去了盱眙,当时叫泗州。在盱眙也难以讨生活,老朱家又迁移到了濠州,也就是安徽凤阳。在这里,朱元璋出世了。当时是1328年,定位燃灯村。

    当时他还不叫朱元璋,而是按家族排行,叫朱重八。

    南京:朱元璋塑像

    2、三日婴孩,与佛结缘

    出生后的第三天,朱重八突然病得很厉害。才三天的小孩不喝奶不喝水,甚至不哭不闹,那肯定没救了。父母叹息着,突然想起附近有个皇觉寺,不如去求佛祖保佑吧。

    于是,他父亲就抱着朱重八,走到寺里,却发现里面什么人都没有,只得回家。当他走到门口,看见一个和尚坐在自家院子,来自皇觉寺。

    和尚看见他们,就招了招手:“过来受记吧。”受记,就是在寺庙的名册上登记。朱重八糊糊涂涂地,就受记在皇觉寺的名册上,算是已经把户口迁过去了。

    不过婴孩太小,还是留在家里养着。说来也怪,不知是否受佛庇佑,小小的朱重八,身体渐渐好起来。

    朱重八的父母勤劳种地,手头稍微宽裕,就把送重八去私塾上学。他们希望读书改变命运,将来儿子的生活会好些。

    可是,元末的政治和经济都越来越差,重八读着读着,家里就没钱供他上学。小小年纪,他就开始给地主打工,当小牧童放牛去。

    岁月是否能够一路静好?

    明祖陵

    3、知恩图报,世袭封侯

    接下来的几年,连连灾害。先是旱灾,然后蝗灾,灾后就是大面积的瘟疫传播。元顺帝至正四年,朱重八经历了成年之前,人生最黑暗凄凉的一年。

    乱世当中,人民只有不病不饿的希望。可是,这样的希望也是奢侈的。这一年,老朱家的人,被饥饿与瘟疫,逐一夺去生命。先是朱重八的的伯父与孩子,然后是他的父母与哥哥。

    伯娘带着她剩下的两个孩子逃荒去了。朱重八守着父母的尸体,痛哭流涕不知所措。家破人亡,最是人间凄凉事。

    明祖陵

    为了让父母不要暴尸荒野,兄弟两人去求家里一直服务的地主家,求他们施舍一块小土地,让自己的父母入土为安。

    可是,兄弟两人却被地主家打了出门,两人相互扶持着,边哭边走回家。朱重八放牛时的一个小伙伴刘英,跑回家把老朱家的事,吧唧吧唧地告诉自己的爸妈。

    刘英的父亲名叫刘继祖,他听到事情后就赶紧来到老朱家,把兄弟俩说了一通:“去找地主干嘛,他们才不会可怜我们这些穷人。我家山上有一个小地儿,你们快把父母抬去安葬吧。”

    当时哪一家不是都穷得叮当响,但刘继祖居然还帮助他们安葬父母。朱元璋对此终生感激。他当了皇帝后,想起了这个恩人,万分感念。

    于是,他派人到凤阳,找到刘继祖,并封刘继祖为义惠侯。从此,刘家的子孙世袭侯位,与明朝同始终。

    用现代话说,世间所有的运气,都是你的人品。刘继祖淳朴的善良,给子孙后代带来了一生的荣贵。

    博物馆公仔:朱八八

    4、游方三年,历遍凄凉

    安葬了父母之后,兄弟两人也需要谋生路,不然下一个死的,可能就是他们。朱重八的哥哥二十出头,找了一户人家入赘了。但朱重八17岁不到,大不大小不小的,找不到人家。

    正苦恼当中,忽然想起父母给他说过,自己佛门受记的事。于是,他就去了皇觉寺,当起了和尚。乱世之人,能够暮鼓晨钟地活着,未尝不是一条出路。

    然而,朱重八才剃头两个月,佛经都没好好理解,老方丈就宣布:寺院已经没有余粮了,大家投奔亲戚去吧。

    别人有投奔之处,朱重八可没有。他只好拿着一个钵子,披起一件破袈裟,去当游方和尚了。当时的时世,游方和尚也不过是乞丐的别称。这一游方,就是三年。

    明孝陵

    三年时间,朱重八有一顿没一顿地活着。四面八方的路,都走过。到了晚上,如果遇到寺庙,就进去躺一晚,没有的就随便挨着树或者石头就休息。个中凄凉,朱元璋在回忆录《天潢玉牒》中说:

    突朝烟而急进,暮投古寺以趋跄。仰穷涯崔嵬而倚碧,听猿啼夜月而凄凉。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央佯。西风鹤唳,俄淅沥以飞霜。身入蓬逐风而不止,心滚滚乎沸汤。

    一代开国皇帝,曾经艰难地苟且生存在世上,尝尽人间的孤独落寞。

    5、出家人的天真

    朱重八游方三年后,再次回到皇觉寺。此时他已经不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毛小子。三年的尘世见识,除了让他懂得了人间疾苦,还看清了世情紧迫,社会已经不安稳了。

    元朝最后官僚的压迫,已经让老百姓忍无可忍。他们极尽一生的力气,依然得不到温饱。各地农民的怒火已形成星星之状,只待有人将它点燃,则会变成漫天燎原之势。

    尽管看到这些状况,朱重八依然选择回到皇觉寺。他心中并没有造反的想法,只想要过一天是一天的人生。他想以和尚的身份,隔开与尘世与杀戮的纠葛。

    米勒佛

    然而,正是因为他是和尚,住在寺庙,才避不开。因为当时的造反势力,是以“弥勒佛”为信仰的两个教派——明教与米勒教。

    试想,世间哪一座寺院没有弥勒佛?元朝政府怎么会不压制星星之火呢。朱重八,你是注定绕不过命运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朱元璋的故事 1:身世与佛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zqz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