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00827水稻的故事

20200827水稻的故事

作者: MilesJing | 来源:发表于2020-08-28 01:05 被阅读0次

    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自一万六千年前人类成功驯化水稻起,水稻就是人类最重要的口粮,它养活了数以百亿计的人们,为人类的繁衍生息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的老家在四川的丘陵地带,主要的农作物是小麦和水稻。在童年的记忆里,和水稻相关的故事占了很大的篇幅。记得每到插秧的季节,小伙伴们就特别的兴奋。因为插秧前要给田里蓄水,然后大人会赶着牛拉着犁耙犁田,把田犁平了然后再插秧。在给田里蓄水的时候,河里的鱼会被抽水泵抽上来,跟着水流进到一畦一畦的田里。鱼被搅浑了的水会弄得昏头转向,失去了平时的矫健和敏捷,于是在水田里抓鱼是小伙伴们的一大乐事。

    再有一件乐事就是放水守夜,蓄水通常在晚上,需要有人守着,等水满了的时候,就需要在田埂打开一个缺口,不然田埂就可能被冲塌,而下游田里的水蓄满后,就需要把上游的田埂缺口给堵上。在寂静的夜里,天上明月高悬,四周蛐蛐儿叫欢鸣,大人们坐在田埂的锄头柄上,边抽着旱烟边聊着天,伴随着哗哗的水声,声音传的老远老远。

    待到插秧时节,农村也是充满了欢声笑语,大家会相互帮助,几家人先帮一家人插秧,然后再一起帮另外一家人插秧。插秧先得把秧苗一捆一捆的甩到水田中央,秧苗砸在水里溅起的水花飞散。开始插秧,要先拉上标尺线,一排一排的,才能插得整整齐齐。秧苗刚插上的时候,脚底没有生根,东倒西歪,但只需两天,秧苗便自动长正了。我插过秧苗,但不算真正的干农活,仅仅是浅尝辄止。田里的泥没过膝盖,水打湿了挽上去的裤腿,踩在软软的泥上,体验也还是蛮好的。但唯有一点,那就是怕蚂蝗,据说蚂蝗会钻进人的皮肤里吸血,严重会致人死亡。离开农村后,我再也没见过蚂蝗,但一想起这玩意儿我还是挺怕怕的。

    待稻苗长成,田里一片金黄,满满的稻穗压弯了枝头,沉甸甸、金灿灿的。在快要丰收的季节,最怕下大雨,尤其是怕稻苗塌下。在四川的农村,水田都是很小很小的一畦,一家一户不足一亩,收割稻谷时,全靠人工。收割时,先用镰刀把稻苗从脚部割下,捆成小捆。然后在拌斗里甩打,让稻苗上的谷粒脱落下来。拌斗是一种像船一样的容器,三面围上席子,只留一面缺口,农民在缺口这一面工作,稻粒打在席子上,弹入到拌斗里。这种原始的方法是先人们的智慧,不知传了多少代,它适应这种小规模的收割方式,所以打谷子是一个苦力活。这不像北方,大片大片的稻田连成一片,一户人家动辄就上百亩水田。去年我去辽宁盘锦旅游,正是稻谷收获的季节,面对一望无垠的稻田,让人大开眼界,数十台割稻机并排而行,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场面蔚为壮观。

    在我记忆中,每到打谷子的季节,大人们就特别忙,特别辛苦,衣裤上浑身是泥,透着汗酸味儿。而那时的太阳往往特别毒辣,白晃晃的晒的人睁不开眼睛。但是在这个时节,太阳却并不招人讨厌,因为打完了的谷子要在太阳下面暴晒。经过打谷子这一阶段,大家的皮肤都会变的黑黢黢的。

    2000年,我家离开农村进了县城,我告别了放水、犁田、插秧、割稻、打谷的趣事,也离开了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但我对水稻子的亲切感从未消减。我喜欢闻它的味道,喜欢它带着乡土的味儿。

    2015年,我到北京上学。在颐和园旁边的北坞公园,我发现了一片稻田,这片稻田足足有500亩,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城,在五环内,有这样一片稻田真是让人匪夷所思。据说在清朝的时候,北坞公园这一片就是皇家稻田,2000年后,为了恢复这片稻田,政府下了很大的功夫。我十分喜欢北坞公园,这里人少景美,它即有皇家公园的大气,还有大片大片的稻田,我想一种美好的田园生活大概就是“门前有田,田中有稻,稻米飘香,香满庭院”。所以我经常过去跑步,我是看着一茬茬稻苗从插秧到生长到收割,我见证着它们,它们也见证着我。

    18年的7月份,我博士毕业,离开了学校,离北坞公园也相对远些。到了新的工作环境,平常工作较忙,一时竟将水稻忘了。10月份的一天,我突然想起,好几个月没有去北坞公园了,不知道稻苗怎样?收割了没有?于是临时起意,到了北坞公园,正遇到水稻丰收。金黄的稻粒,从收割机里的筒子里像水柱一样流倾泻下来,甚是喜人,它的芳香,让人沉醉。

    我赶上了北坞水稻收获的日子,就像看着女儿嫁了人,满心欢喜,正是:北坞稻飘香,知是故人来。

    新插的稻苗 整整齐齐的稻苗 一畦一畦的稻谷 要塌下的稻谷 金黄的稻谷 正在收割的稻谷 稻谷飘香故人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00827水稻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zrk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