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参加《“读懂儿童,从心联结”共情陪伴儿童心智(KASEL)成长指导师》培训,看到北京师范大学的伍新春教授总结的“八大做人规则”,对以前读过的《亲密关系》和《非暴力沟通》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感谢“知行家庭教育读书会”给了我这次与老师们朋友们共同探讨、学习的机会。接下来,我与大家分享一下“八大做人规则”的具体内容。
八大做人规则
1. 不可伤害自己和他人:肢体、言语、关系(孤立)
2. 不可随意拿取别人的东西(自己的东西可自己支配)
3. 不可随意打扰别人(必需时,需说“打扰……”)
4. 要归位:从哪里拿的东西,使用完毕后,请归位到哪里
5. 要等待:公共物品谁先拿到谁先使用,后来者请等待
6. 要学会道歉:有勇气向别人道歉,并且有权利要求他人道歉
7. 要学会说“不”:学会对他人说“不” ,也尊重和接纳他人说“不”
8. 要说话算数(守诺):不轻易答应,一旦答应就要说到做到。
“知行家庭教育读书会”的老会员都知道,我的分享总喜欢用身边的人拿来举例。做人规则第一条“不可伤害自己和他人,这里的伤害包括肢体伤害(这样的伤害最常见,所谓的一言不合就拳脚交加),言语伤害,出口伤人,口不择言,恶语相对等等,关系伤害比较隐蔽,比如小朋友们一起玩耍时故意拉帮结派,孤立某个孩子等。从小到大,我都会跟我的孩子说,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首先要保护好自己,不伤害自己和他人,也尽量不要让别人有机会去伤害你。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就在前几天,我那即将大学毕业的女儿跟我聊到与男朋友之间的冲突,感觉委屈、难过与无助。在跟她分析他们之间矛盾的原因以及男孩子可能因成长环境造成的心理压力之后,我对女儿说:宝贝,你遇到这事也不是什么坏事,会帮助你更快的成长,当然妈妈会心疼自己的宝贝。有一点妈妈希望你能答应,妈妈希望你任何时候都不要伤害到自己,不要自伤,也不要因为爱而允许别人伤害到你。你比妈妈勇敢而且聪慧的多,妈妈经常在朋友面前说,我的女儿现在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我都会很放心,因为你已经具备了在世界任何地方生活的能力。能够做到这一点,说明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已经成长为一个自尊、自信、自爱的人。当然,做到这一点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历经挫折获得许许多多的成功体验累积起来的。
做人规则第二条,不可随意拿取别人的东西(自己的东西可自己支配),这点看起来简单,真要做到也没那么容易,尤其是幼小的孩子在一起玩耍的时候。春季来临,天气渐暖,每天下午五点钟接到刚上幼儿园小班的安安,都会带她在幼儿园附近的广场上玩半个多小时再回家。遇到同班的小朋友也在广场玩的时候,小朋友们就会表现的特别开心。当家长们将玩具和零食带来时,矛盾就开始了。比安安大八个月的开心是个顽皮又可爱的小男生,平衡车自行车玩得很溜。开心爸爸特别注重孩子运动能力的培养,热情地表示要在一周内教会安安骑自行车,并且大大咧咧的对儿子说,你是哥哥,你的自行车要跟安安分享,给安安骑。然后也不管儿子是否乐意,就将孩子揪下来,开始教安安骑自行车。从我的私心来讲,肯定乐意有人带安安运动,但看到满脸不情不愿快要哭出来的开心时,觉得非常内疚。小男孩心里肯定想不明白,就因为我是男生,并且大几个月,就要将自己的爱车无条件的分享出去吗?自行车明明是我的,我还想骑呢。显然,开心爸爸并没有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情绪,想当然地替孩子做主了,这对开心并不公平。如果是你处于开心爸爸的位置,会怎么做呢?
做人规则第三条,不可随意打扰别人(必需时,需说“打扰……”),我的理解就是家庭生活与人际交往中需要特别关注的“边界”问题。比如亲子关系当中,孩子不必事事都要向家长汇报,一方面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自处理自己事务的能力,边界感的建立也让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更加和谐,既相互友爱又各自负责,各自安好。不随意打扰别人的另外一个好处是让家庭成员,尤其是让在家庭生活中付出比较多的家庭成员体验到他的付出是被看到,并且是得到尊重的,没有人会排斥被需要的感觉。女儿在一次聊天中表示,亲人对自己的任何付出都不应该被视为理所当然,习以为常,应该及时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爱是需要经常说出来的。
做人规则第四条,要归位:从哪里拿的东西,使用完毕后,请归位到哪里 。记得读书会曾经共读过山下英子的《断舍离》,我想,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没有做到物归其位,看到家中乱成一团而心生烦躁才会强烈地需要去断舍离。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安安在幼儿园的时候能够很好的做到这一点,一到家就原形毕露了。是因为家里人对她的影响不足还是强制力不到位呢?值得关注。
做人规则第五条,要等待:公共物品谁先拿到谁先使用,后来者请等待。遵守这一条最能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当孩子在等待时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一旦轮到自己时,也需要考虑到其他等待小朋友的感受,不能无节制地一直霸占着游乐设施。有意思的是,首先表现烦躁不安失去耐心的往往是家长,其实孩子并没有那么急迫,倒是父母或爷爷奶奶的过度反应吓到了孩子,觉得自己应该表现得很着急,甚至必须大哭一场。
做人规则第六条,要学会道歉:有勇气向别人道歉,并且有权利要求他人道歉 。大多数年轻的父母们这一点做的很好,不管是要求给别人造成麻烦的孩子道歉,还是跟自己的孩子道歉。曾经看过一个视频,爸爸带两个孩子去超市购物,其中一个孩子故意绊倒姐姐并拒绝道歉,爸爸要求她必须道歉才不情愿地说了一句对不起。接下来一个成年女子撞倒了孩子,也拒绝道歉而且态度非常恶劣,曾经拒绝向姐姐道歉的孩子生气的责问爸爸,为什么她(指撞倒她的成年女子)可以不道歉?正当爸爸试图跟孩子解释的时候,接到店员报警的警察赶到,将那个女子拘到警察局了。我不知道如果不是警察及时赶到,爸爸该如何跟孩子解释呢?至少目前我自己还没有想到一个能够让自己信服的理由。
做人规则第七条,. 要学会说“不”:学会对他人说“不” ,也尊重和接纳他人说“不” 。有些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面对别人的不合理要求,为何不会说不呢?这恐怕得问问家长自己了:作为父母,有尊重过孩子的意见吗?就像那个不顾孩子的反对将儿子的自行车拿给其他小朋友骑的开心爸爸。当这样的事件一次又一次的发生的时候,孩子渐渐地就会觉得自己的感受和意见是不重要的,甚至会觉得自己的需求是罪恶的,最后丧失自尊心以及爱自己与爱他人的能力。
做人规则第八条,要说话算数(守诺):不轻易答应,一旦答应就要说到做到。带孩子出去玩,家长最害怕的大概就是孩子在游乐场乐此不疲不肯回家了。怎样将刚性的规则与孩子内心的需求之间达到平衡呢?先共情孩子不舍得丢下游戏的心情,接纳孩子舍不得的情绪,但共情不共行,时间到了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渐渐的孩子就会明白,做人做事是有底线的。首先要提前说好,有约在先;结束之前适当提醒,提前告知,毕竟孩子的时间观念还不强;第三,先倾听,共情孩子的积极开心喜悦的情绪;第四,也接纳孩子的不舍、生气与难过;第五,温柔而坚定的遵守规则,再玩一次就回家;第六,与孩子同频共振,参与其中,以情共情。但同时家长也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要始终如一的执行,规则就是规则。另一方面,规则也是有弹性的,需要我们灵活处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