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们内心的冲突--疏远他人

我们内心的冲突--疏远他人

作者: Jane小白917 | 来源:发表于2021-01-05 11:01 被阅读0次

疏远他人

什么是神经症的自我疏远?

神经症的自我疏远并不是指时不时想要单独待一会,因为每个对待自己和生活认真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

神经症的一个标志就是不能进行有建设性的独处,这是因为深入自己内心这件事是大部分神经症患者都做不到的,也就是说,神经症是不会希望能够进行有意义的独处的。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神经症患者才会表现出独处的愿望呢?

前提是:一个人在和别人交往时,在产生了不能容忍的紧张之后,脑袋里出现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单独待一会儿

自我疏离型患者的主要特征,就是那些过分远离人群的人身上的显著表现。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最明显、最吸引我们注意力的一点,就是不想和任何人靠得太近。但事实上,他对人的疏远,与亲近他人和抗拒他人这两种并没有什么区别。

疏远自我是另一个被认为是疏离型所独有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感受不到情感,对自己认识不清楚,对于自己爱的、恨的、喜欢的、想要的、害怕的、相信的、痛恨的都是什么,根本就没办法确定。所有神经症的人到最后都会和自己失去联系,和一架被遥控的飞机没什么区别。

隐秘也是疏离型患者的一个明显的需要。

疏离型的人最大的需求其实是绝对的自由,至于自给自足和保护隐秘,其实都是为这个需求而服务的。

在感情生活方面:顺从型患者追求喜爱、亲近和爱;对抗型则追求生存、支配和成功;这两种类型都有着积极的目标。

至于疏远自我的人,因为目标是消极的,既不想卷入其中,又不想让别人参与进来,更不想受到别人的干涩或影响。压抑所有的情感,甚至不承认情感的存在,是疏远自我型在总体上的表现。

对于疏远自我的人来说,任何亲近的和长期的关系,都一定会对他的独处产生影响。

如果他的伙伴既不像他一样喜欢一个人待着,也不愿意接受他保持距离的请求,或者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理解也不愿意成全他的需要,那最后一定会产生很坏的结果。

在疏远自我的人看来,分析对于他的私生活来说,是一种很大的伤害,所以他从来都没有喜欢过分析。但也可能很希望得到分析师的分析,因为这样可以让他的视野得到拓展,也让他对自己内心复杂斗争有一种直观的认识,甚至还会激发他对观察自己产生极大的兴趣。当他在幻想中找到证据时,是非常高兴的,就好像科学家找到能证明自己研究的证据一样。

对于分析师的关心和帮助,他很感动,但他却不喜欢在分析师的强制和鞭策下走向充满迷雾的前方。他不喜欢分析师分析后给出的建议,觉得那会让自己处于危险当中。

不管分析师的建议是否正确,他都不会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证明,只要是和他对生活的看法不一样,他都会选择拒绝,没有任何理由,不过在表面上,他并没有直接反对,表现得很有礼貌。他不喜欢分析师用任何方式来改变自己的愿望。对于那些让他感觉到烦恼的东西,他自然想从中解脱出来,前提是必须能保持自己的怀格。他沉迷于自己的不断观察中,但是在潜意识中,却一直坚持自己的样子,绝不改变

最后还有一个特点,疏远自我的人会在受到攻击之后拼了命地保卫自己的自由。无论是外在的利益,还是内心的价值,他都可以放弃,所有可能对他的自由产生影响的想法,他都会主动放弃。

如果有人对疏离型的人刨根问底并表现出想让他融入人群的话,他们会很担心,也很忧虑。比如一想到要参加职业团体或者参加活动,患者就会感到惊恐,想到不但要交费还要真正参与其中,更是让患者觉得恐怖。他们在被牵扯其中之后,一定会想办法解救自己,为此不惜一切代价。

尽管自我疏离对神经症患者来说有很多好处,但患者不惜一切代价地维持独立却并不是因为它。问题更深层次的部分:如果我们硬要让自我疏离的人去亲近别人,很可能会令他精神四分五裂。

自我疏离倾向与其他神经症倾向都有某种作用,那就是让患者获得一种全感,如果他不能通过自我疏离获得安全感时,他就会陷入焦虑状态。

患者是为了获得一种安全感,才选择疏远他人的;无论对方出于什么目的,只要侵入他的“魔法屏障”,他就会感到不安全。

自我疏离型患者有时会感到恐慌,是因为他无法维持自己与他人之间的情感距离。他没有能力应对生活,所以只能以冷漠来避免与他人打交道,而当他无法避开时就会感到恐慌。

自我疏离型患者在面对困难时,既不会主动去解决,也不会逆来顺受接受;他并非没有感情,只是不愿意表达感情;他既不会据理力争,也不会跟别人合作。他就像一只正被追捕的野兽,除了逃跑和躲藏,找不到其他摆脱危险的方法。因此,放下自我疏离,就意味着他要直面自身的冲突,这对他而言就像一棵树木遭到了雷电的打击一样

由此看来,自我疏离是患者在面临内在冲突时的一种自我保护策略,它是基本冲突的一部分,是固有的。

自我疏离的人希望独处,因为只有当他和别人保持足够距离时,他才不会因为人际关系的不和谐而感到焦虑不安。越有人想将他自我疏离中拉出来,他的抗拒越会严重

自我疏离就是借助逃避来应对冲突的一种策略,但积极作用只体现于表现上,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患者始终无法真正摆脱依附、支配、利己等强迫性需求。尽管这些需求并不影响他们正常思考,可是却在时刻奴役他们。患者一天不从相互矛盾的价值观中解脱出来,就一天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相关文章

  • 我们内心的冲突--疏远他人

    疏远他人 什么是神经症的自我疏远? 神经症的自我疏远并不是指时不时想要单独待一会,因为每个对待自己和生活认真的人都...

  • 我们内心的冲突·第五章 疏远他人

    2018-01-20 卡伦·霍尼 第五章 疏远他人 对疏远的需求,是基本冲突的第三个方面,也可以称之为“疏远他人”...

  • 内心冲突与感悟

    早读《我们内心的冲突》P81-92 第六章理想化形象 接上周读书内容: 因为避免冲突——所以选择疏远他人——隔离型...

  • 09-27阅读笔记《我们内心的冲突》

    今天就关键词和问题展开了第一遍的泛读 神经症的核心是基本冲突,而人的基本冲突又包括,亲近他人、抗拒他人和疏远...

  • 疏远他人

    自由的最终价值在于他能帮助你做什么。 他的(疏远型)自由只不过是他远离群体的一个表现,这样远离群体,是因为不想被影...

  • 我们内心的冲突

    我们每个人都有矛盾的时候。比如对自己很抠门对外人很大方,比如受到不公平待遇却不愿意反抗。这些都是冲突。我 身边就有...

  • 我们内心的冲突

    在现代的生活中,大家之间几乎没有距离,每一个人几乎都暴露在众面前,一个朋友圈,一篇微博都可以让一个人名誉扫地,也可...

  • 《我们内心的冲突》

    不用笔记记了!! 一个程序猿 偷钱 理解 不想软弱但是还是软弱 第二个要点 亲近人 渴望别人是需要自己的 渴望所有...

  • 《我们内心的冲突》

    《我们内心的冲突》美:卡伦 霍尼 20180511 一个不认识的女作家的书,一本读着却不懂意思的书。 不知道该怎么...

  • 我们内心的冲突

    最近我发现自己焦虑了,内心时刻在打架,刻意制造很多冲突折磨自己。 也许很多生活在复杂都市中的人时刻承受着内心的煎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内心的冲突--疏远他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zsio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