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随想
偶然看到《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抱着挑剔的眼光翻开书,以为会是满书的大道理,亦或是脱离实际的拔高。没想到是一本采访实录,许多亲历者的讲述还原了当年有苦有甜的知青岁月。
那不是一人的经历,是那个年代数以万计的青年人的特有人生篇章。
在陕北的窑洞里,他没有因为贫困、苦难而放弃学习,而是结束了一天的劳动后点着煤油灯,鼻孔都熏黑了,毫不在意,只为了读书。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有这样一个细节,一个乞讨者,说的是习大大爸爸当年的卫士,找到当时插队的习大大,请求帮助。那会儿习大大的情况也不太乐观,但他把身上所有的粮票,钱,甚至是外衣都送给了那个乞讨者。其实更多的是对当年革命者的敬意,革命者沦落到乞讨的地步,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想到最近几年的的扶贫,最初不是很理解,扶贫政策落实的时候总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读了关于他的知青岁月后,突然就都释然了。或许正是他经历了这样的贫苦,在他成为中国的掌舵者时才能考虑到底层人民的疾苦。真正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样一个有情怀的国家领导人,当他有能力的时候,没有忘记最穷苦的百姓,这才是最难得的。毕竟这几年我们眼见了农村的变化,切实解决了很大一部分底层人民的生活难题。
今年8月,我和同事去下乡,见到了9岁的小女孩儿宇梦。小姑娘是个孤儿,和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那天,我看着模样清秀、扎着细长马尾辫的小宇梦,暗暗为她的未来担忧。自小在农村长大,我见过靠天吃饭的父母养育孩子的艰难,何况是年近70岁的老人带孩子呢?虽说如今实行义务教育,小姑娘上学不用花钱,可随着她一天天长大,各类开支逐年增多,两位老人如何负担得了呢?庆幸的是,当地政府将小宇梦纳入了贫困户,每年除了政府的各类补助,还可以从入股的企业分红,持续的收入可以确保小宇梦衣食无忧、顺利升学。
去年12月,我因工作,见到了80岁的老人刘仲雄。那是他入住村老年幸福院的第5个月。和其他13位老人一样,刘仲雄吃、住都在幸福院,衣物也有专人清洗。饭后,老人们坐在一起玩纸牌,话家常。有的老人拿出板胡,拉几首《东方红》、《绣金匾》等老曲子。悠扬亢奋的曲调响起时,老人们乐得像孩子一样手舞足蹈。那一瞬间,我忽然觉得“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大概就是这样吧。
有句话说“对待穷人的态度 ,考验一个社会的良知”其实也是考验领导人的胸怀气魄。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让我们不仅看到领导们在台上作大报告的样子,也知道一点他们的酸甜苦辣和内心世界,也更加理解当下的扶贫政策。
我们的社会一直在进步,希望我们中国大地上的穷苦人越来越少。同时向5+2,白+黑奋斗在扶贫一线的人们致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