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雨,道不尽的浓情
----读《<昆明的雨>文本解读》有感
《昆明的雨》是汪曾祺先生的一篇散文,要想深度剖析文本,最好跟着罗晓晖老师一起走进文本。
今天重读《<昆明的雨>文本解读》,这个文本中,汪曾祺先生没有直接写昆明的雨,所选景、物、事比较松散,甚至没有哪一个雨中景物在信息数量上有明显的优势。罗老师是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文本解读的:
一、文本内容的初步梳理
罗老师对文本整体性理解比较详细,这篇散文的主要内容,按照文本中出现的顺序,可以概括如下:(1)通过为宁坤作画一事,讲出“我”对“昆明的特点”的理解。(2)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人很舒服”。(3)昆明雨季的菌子很多,“连西南联大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4)昆明雨季的果子是杨梅,雨季的花是缅桂花。(5)昆明的雨引发淡淡乡愁。(6)文章最后一段呼应第二段,“我想念昆明的雨”,这是首尾呼应,强调“想念”的情感。解读如此细腻,对文章内容已基本完整描述,但这些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情理的内在联系,并没浮出水面,于是罗老师又提出以下分析。
二、内容之间的结构性关系
文本各个局部内容之间必须存在结构性关系,这是保障文本内部统一性的基础。《昆明的雨》这篇散文质朴自然,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我想念昆明的雨”句子直白、平淡、然而悠悠思念之情微微荡漾开来。且首尾都说,那么文本的全部内容,都统一在“想念”这一情感之下。文本中的各部分的内容,应该能够相互联结起来,寻求一个更具体且有整体感的解释呢?
文本后面“淡淡的乡愁”,跟全文所回忆的昆明的美好,貌似不存在情感上的一致性,那么如何分析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呢?罗老师又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1)本段写乡愁,这是明确的。(2)“李商隐《夜雨寄北》是为了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主要是指出“未有归期”的语义跟“久客”相关。(3)对莲花池的描写,没有风景的展开,却强调着比丘尼装的陈园园的石像。当然,强调了陈园园“比丘尼装”亦即出家,其实并未放下内心的愁苦,最后被愁死的。乡愁,而陈园园是战乱中流落到昆明。文本中继续写出的内容,也是表明“我”思乡而不得归档愁苦。(4)酒店喝酒的细节。其一,凡是回忆中的细节,都属于回忆者的关注点或触发点。其二,这里所说的细节有三:①“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坐了下来。雨大了”这是当天的经历,记忆犹新,深刻而清晰。②“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地也不动在檐下站着”此处的细节意味深长,描写避雨的鸡无聊的形态,这一点触动了“我”,是因为具有象征意味。鸡的形态和人的形态不能相似吗?!因此,“乡愁”不难就发现了。③写木香。“密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描写的是雨湿木香花,借此表现当时低沉的心情,接下来的诗则表现的是无奈、无聊和低沉的情绪。综上所述,文本整体上表现的隐含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淡淡的乡愁似细雨绵绵,将人斜织在里面。实际上是当日流落昆明的乡愁。当然,在罗老师详细解读“这个结论能否解释一些可能到疑点”中,其中疑点3:既然全文实质上是表现当日思乡愁苦以及寻求安慰的,那么为什么说“我想念昆明的雨”?愁苦是值得想念的吗?答曰:引用普希金的一句诗”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更何况,有美味的菌子和杨梅,美好的卖杨梅的姑娘和善待房客的房东,这些都曾经抚慰过愁苦,都值得怀念。如此,本文的初步结论是正确的。乡愁是本文的内在情感,而多数笔墨都是对乡愁的抚慰,这恰好是作者想念昆明的雨的重要原因。因而,文本中第七段的喜,写的张扬;十二段的愁,抒得含蓄。汪曾祺先生对昆明、对昆明的雨爱得真,爱得深,但这份感情在他的拿捏之下犹如一块温婉雅丽的美玉,淡然而又绵长。汪曾祺的散文没有华丽的文字,但是画面感强烈,雅俗共赏,像是自说自话,也像在平淡的回忆和讲述,就像汪老笔下的《端午的鸭蛋》,先生对食物的描写细腻质朴,高邮的鸭蛋是童年对于美食很深刻的记忆,所以,昆明的雨也是有一种别样的韵味。
三、引文的研究
文本中有两处引用。
其一,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前者是杜甫《春望》的诗句,后者是陶渊明《读山海经》之言,虚笔赞美了昆明雨季之润泽丰满,从杜甫的忧国伤时,到陶潜的自求心安,全文呼应了这种逻辑,对于国破不能归家无能为力,转而通过对食物和人情的欣赏来化解思乡的哀痛。
其二,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这是暗引,没有直接出现,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一是“君问归期未有期”,表达内心思念的愁苦,暗示自己作为“久客”他乡者的归家无望。一是“却话巴山夜雨时”呼应了四十年后写作时回味当年的怀念的心境。这就再次虚笔相助,加重了氛围。作为一篇抒情散文,汪曾祺先生内心深处有着深厚的昆明情结,就是这种魂牵梦绕的昆明情结,让汪老在年迈时,还几度千里迢迢来到昆明,寻觅自己青年时代留下的足迹,这两处引用,岂不就是“足迹”中最鲜亮的脚印吗?!
四、结语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任何艺术作品中,最重要、最珍贵,并且对读者最有说服力的东西,便是作者对待生活的个人的态度,以及根据这种态度所写到作品中的一切。汪曾祺的作品不追求题旨的玄奥神奇、平淡质朴,很有烟火气息,有种“一家人坐在火炉旁,灯火可亲”的感觉。罗老师详细分析了本文内容,进一步观察到文本的“形式”-------内容与形式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中大量的内容是“我”在乡愁中对愁苦的化解,这种化解来自昆明的美好人事物对“我”的愁苦的抚慰,也暗含着“我”在彼时愁苦中顽强生存的努力。这是“我想念昆明的雨”的根本原因,所以说,作者怀念的与其说是“昆明的雨”,倒不如说是自己在那个国破流离时的一段特殊的人生。作者不仅怀念雨中的美景、美味、美情、美的氛围,更是怀念一段岁月,一种生活。因此,本文的情感内核就是乡愁。
一草一木,一枝一叶,都很容易入眼入心。清人刘熙载说过,“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就像昆明的雨,不仅润湿了一个游子的心,而且熨平了一个游子的人生褶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