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有被动领域和主动领域,比如下象棋就是一个主动性很强的领域,个人平时的学习、练习对棋局最后的结果影响非常大;而扔硬币,我们平时再怎么努力也很难改变最终的结果,这就是一个被动领域了。在被动领域中,我们的选择非常重要,比如我们毕业后去大城市还是去三四线小县城,在5-10年后身边的人发展可以说是天然之别。在一个被动领域——还以城市为例,个人的努力当然重要,但是城市的力量给个人的加成真不是个人努力可比拟的,看看今天深圳的房价和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之差,而他们的日常努力其实相差不大。
投资呢,很大程度上也是处于被动领域,对于一个个体投资人更是如此了。你投资了腾讯,请问你那点资金量算个啥?股价涨跌,真不是我们个体投资者所能左右的——企业的战略制定和发展发向则更不能了。所以,很大程度上我们的投资行为就是让自己进入一个被动领域。在一般的被动领域,你越主动越徒劳。在风险投资领域,你的主动可不仅是“徒劳”了,而且会让自己损失或是踏空。能够主动的部分十分有限:投资前投资标的研究、资金的配置、策略的制定。做完决策之后,我们所能做的就很少了:等待事情发生。
主动领域和被动领域的区别,让我联想起物理中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不同。宏观世界中,牛顿力学是适用的。微观世界中,则不行了。量子力学中所说的,测不准:时间和位置,我们只能测准一个。类似的,我们投资一个标的,在价格和时间上,我们只能“测准一个”。我们知道我们的投资标的,它有价值,但是它的价格几时能到达我们的目标呢?这个我们很难猜到。
以此衍生出来的,我对投资更为“深入”的一个看法:投资,大体上是一场防守。或用曾国藩的话说:结硬寨,打呆仗。我们所选取的投资标的——特别是,已经市场证明的趋势标的。它就像我们需要去守护的堡垒,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去防守,而不是进攻。如果,我们在投资上All in了,我们即使选择了很好的投资标的,我们仍然是守不住的。因为,价格稍有波动,我们心理就会承受不住,不管是涨还是跌。而且,生活中的种种意外实在举不胜举,稍有一起,很可能让你离场,甚至是所谓的“割肉”离场。又比如,我们资金配置不当。在某个标的配置过高,我们也非常容易中途下车,错过它的行情。从这个角度也很好理解,为什么说“投资的钱是可以死去的钱”。因为,这意味着,你已经为该项投资做好了整体性的规划,不管是来自场内还是场外的冲击,都很难冲垮你为该项投资所建的“投资堡垒”。
对于你的投资堡垒,时间意味着冲击,因为行情随着时间各种波动;媒体意味着冲击,因为各种媒体会添油加醋脚乱人心;生活意味着冲击,因为总有各种计划外的事件;而我们自身意味着冲击,因为我们的认知会不到位,心理也难免起起伏伏……
把投资看作一场被动的防守战役,这将是我往后投资活动主要的投资理念了。任何理念都一样,需要更新迭代,所以这个话题“未完待续”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