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事皆害性,一生恒苦心。”——唐·韩愈
我们当老师的,大多都是职业上的保守主义者了。一方面对体制外的生活有羡慕——源于讨厌自己所在体制,另一方面又依赖于这个体制——也是为了生活吧。我很羡慕有一种人——在体制内,却活出了体制外的趣味和自在。这需要一种乐观自信又洒脱的人生观,有一颗自由的心,既敬畏、敬业于体制,又崇尚、追求新鲜的事物,这种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热爱生活。
喜欢教书吗?不喜欢,我喜欢当美食家,最好能周游世界;喜欢看书吗?不喜欢,我更喜欢看电影。好羡慕财富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干什么,想上班就上班,想辞职就辞职。但现实不是这样——我被困在生活里了。
不喜欢教书就不教了吧。哪能呢。得生存啊,生存就要生活,要生活就要谋生,要谋生就要工作啊。一路熙熙攘攘,谁不是为了那碎银几两?人到中年,体会更深,也会更害怕,害怕工资不能及时足额,害怕失去工作,这上有老,下有小,养家糊口,都需要这个体制,需要去做不喜欢的工作。至少,有工作,生活就有盼头吧。
年青的时候想法就不同。读孝泉师范的时候年青,书本上学到的是什么?学校给我灌输的是什么?所以为什么说学校是象牙塔。出了学校也年青,一走上教书的岗位,一走进社会,突然发现原来好多都和想象的不一样,这就是理想和现实的差别——你不想这样,却又不得不这样。所以苏东坡感慨:“何时忘却营营?”
要生活,怎么忘却?那就以入世的心去融入社会,去寻求自我的理想、兴趣与现实工作之间的平衡点。如果不喜欢这个工作,但又不能丢掉这个工作,那怎么办呢?不断地寻求答案只会白白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去学习一项新的技能,说不定机遇来了就可以换换赛道,跑得更快更美丽;去培养一项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运动、艺术,闲暇之余,也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还可以好好专研一下自己的工作,说不定能发现自己的工作其实充满了精彩与乐趣,能给自己的生活加加分,发现原来现在的工作其实并不糟,而是很精彩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