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我们常常会无聊?疫情之下宅家更无聊,如何面对无聊感?

为什么我们常常会无聊?疫情之下宅家更无聊,如何面对无聊感?

作者: BIYU说 | 来源:发表于2022-04-25 21:30 被阅读0次

不知道你会不会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时不时地感觉到无聊?

无聊感来临时,就觉得做什么都没意思,不想动。

以前的我总感觉工作没意思,频繁地换工作,每份工作到最后,常以无聊收场,一度非常迷茫,进而生活也受困于此。

后来有一天竟发觉自己不知不觉中变了。

那天认真健身之时,旁边的朋友问我:“你不感觉到无聊么?”一句很普通的话,却让我一震。什么?无聊?

怎么可能呢?

我淡定回答:“不无聊啊!”内心早已触动不已。

曾几何时,这种重复性的动作,对我而言简直就是煎熬,而现在竟是乐趣和享受。

究竟是怎么改变的?

回顾这一路变化之时,也想和大家分享我对于“无聊”这个问题的彻悟。

那么,当感到无聊时,你首先要了解,自己为什么会无聊?

其次要知道你可以怎样去克服无聊感?

而我们的目标,不过是使生活通过一步一步小改变,来实现最终的大逆转。

为什么人会无聊?

无聊是发自内在的一种感性的情绪状态,是一种消极的心态。比如当你做一些觉得没啥价值或无聊之事,如洗碗,洗衣服,陪伴孩子写作业,背英语单词等等。因为觉得没意思,就不想去完成它。

触发出一种“无聊”的情绪体验,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大脑意识缺乏刺激感,而使情绪处于低迷状态

因而,要知道你为什么会无聊,得先了解在哪些情况你会无聊?

环境:沉闷让人无聊

你肯定不耐烦地等过公交车,或排过长队,听一场无趣的培训课,看一场乏味的电影等。这些行为和环境,都会使人感到无聊。或者宅在屋里不出门,要么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

总之,各种反复和重复的生活和沉闷的周遭环境,让人的感受力下降,人容易体会到无聊至极。

大脑:空闲容易无聊

如果一个人每天把生活安排很充实,一大早上班,晚上很晚下班,估计你回到家只想睡觉,太累了。这样活在当下的你,根本就体会不到什么是无聊。

或者周末出门逛公园,欣赏风景,视觉上带来的美感和兴奋,还哪有无聊的情绪呢?

如果没有这些充实生活的计划安排,休息时宅在家里,刷手机看视频,无所事事,焦虑滋生,无聊透顶。

也就是一个人空闲时间太多之时,就会无聊。

事情:重复导致无聊

生活本身就是无休止的重复,每天做的大都是同样的事情,重复着上班、下班。往往让人觉得少点乐趣。和那些创造性工作的人相比,做程序化、事务性或流水线工作的人,更会觉得工作之无聊。

因为重复太多次,大脑对工作或学习这些事,变成机械地完成,并没有投入其中。

为什么重复会让大脑陷入无聊呢?任何可预测和重复的体验,都会让大脑觉得无聊。“重复”让大脑会降低对这件事的细节兴趣,从而变得不上心,也就不那么专注

当我们不能专注当下时,无聊就会侵袭生活。

人生:舒适使你无聊

当你完成一项稍有挑战性的任务时,如果你能克服困难完成它,最终你会因为完成任务,而感受到成就感。而完成任务的过程,让人全神贯注,这时人因专注而进入沉浸模式。

任务刚刚超出我们的能力时,是最容易感受到成功感的。太难的任务,会导致焦虑,太容易时,又会产生无聊感。

当下你我所处的时代,更是催生无聊人生。

想一想,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是不是让人有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压力总是和我们的人生如影随行。

为了暂时避开现实压力,手机是个好东西。

在没有解决办法之前,手机为你提供了温柔的港湾:啥也不用干,只是在屏幕上滑下滑,打开这个App,那个App,看看视频资讯,发发朋友圈,多么有趣,却又让人无聊。

这一切变得越发严重时,就成为了人生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哲学家大卫·休谟说:“正是劳动本身构成了你追求的幸福的主要因素,任何不是靠辛勤努力而获得的享受,很快就会变得枯燥无聊,索然无味。”

他一语中地道出了无聊的本质:不需要努力的生活就会变得无聊。

然而,人性天生喜欢待在舒适区

舒适区让大脑惬意自在,不用费劲思考,生活可控安全,也就逐渐不愿生活有任何变化。

凡事有两面,你越习惯在舒适区,时间一长就越容易体会到生活的无聊,生活像缺少些什么,有种“温水煮青蛙”之感。

一切在于,你不愿去改变,不想去接受挑战,逃避痛苦。可是,这种舒适,只会让人空虚。困难虽然让人痛苦,可克服痛苦中得到的超越,会让你收获成就感和力量。

如何面对无聊?

哲学家叔本华认为:痛苦和无聊是人类幸福的最大的敌人。

如何打败无聊这个敌人?

思维上:接受和臣服于无聊,承担责任

首先建议你转换一下思维。

别想着摆脱无聊了,认识人生的本质,接受这样无聊的人生吧,直面人生需要承担的责任。

也许你不会像我这么懒。我以前一直很讨厌做家务,不愿意洗碗做饭,做这类琐事。

如果能拖延,我绝对不会吃完饭就马上就洗,而是等到下次吃饭前再洗。

这些琐事让人觉得很麻烦,逃避,拖延。不愿意承担这些生活上的责任。但终究有一天,一个人需要学会承担责任,直面压力。

我记得那一年,母亲住院了,而我一个人需要照顾两个孩子,还要给她送饭。

后来她出院了也一直不能干活,只好连续做了一两个月的饭。

那个经历让我记忆犹新。

曾经被母亲宠惯了的自己,不得不默默承担家中所有家务。

那时感觉人生好无奈,只能咬牙忍着,厌烦也只能硬着头皮干。一天天这样扛着坚持下来。

结果,我对于家务的人生体验也变不一样,从此认真干好家务了。

正是那段经历,让我学会了面对

面对一些自己不喜欢,觉得没意思的无聊事务。

开始认识到柴米油盐,生活中这些无聊,都是生活底色的一部分,是个人必须要承担的生活。

因为你会发现,在没有搞定这些基础生活时,就很容易衍生其它麻烦问题

往往我们心中所想的那些高大上的,比如赚钱、学习、工作,都是建立在这些之上。如果生活琐碎之事的地基不稳,其它的大事也会随之混乱。

在另一方面,你若能投入理性的分析,就会明白,任何事情和经历,都有其特别的意义和价值。

洗碗的价值在于,碗洗干净后,下顿饭我们就可以拿干净的碗直接吃饭。

这样能让生活更有规律。

陪孩子写作业,是为了帮孩子建立起一种好的学习习惯,以帮助他未来能自己单独做作业。

一旦我们明白了,在任何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上,只要投入了时间,都会产生某种价值。而专注和耐心做好每件小事,也就为这样渺小的事赋予了更多价值意义,变得不再敷衍。

而全力做好一件小事的态度,对以后的成长和成功有绝对的正向作用。

正像《致加西严的信》中写的:"便踏上了通往成功的正确道路。"

也就是说,无聊是感性思维引起的情绪,需要自我觉察,适时转换到理性思维,承担生活的无聊。

比尔·盖茨说:“如果你觉得生活很无聊,那说明你的生活都是由父母买单。”

想想是不是这样的?

行动上:设定目标,锁定目标

你会不会经常出去游玩呢?如果你是随便到处走一走,没有目的地闲逛,走着可能就没意思了,只有那些意外的惊喜能给你精神上的刺激和欢愉。

如果没有这种惊喜,就只会体验到无聊。但是如果你是出去办事情,得先去银行再去超市,最后去学校。

一件一件的事情办完之后,你会感觉:“嗯,不错,今天的事情都办完了。”还挺有成就感的。

闲逛可能觉得没啥意思,而感到疲乏。出门办事,可能很辛苦,但全部办妥了,你会感到任务完成的收获感。

因为有目的,有任务,同时会赋予每件任务一种精神上的意义,让自己觉得这件事需要去做,因而就有劲头去完成。

这样付出很累,过程很忙,但心情会更开心和充实。

这就是有目标和没目标的区别。人带着目标走,并且赋予目标一些价值意义,这会让我们发挥出自己潜在的精神力量来,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而缺乏目标时,人很容易体验到精神层面的无意义,进而会影响到生理,让人感到倦怠,懒散,缺乏动力前行。

生活需要有目标来充实,目标就是我们的动力所在,缺乏明确的目标,就容易无聊,空虚。

大脑一直处于无聊和空闲,也就意味着,我们脱离了生活的目标,或者大脑没有“锁定目标”。

在当下这个信息涌流的时代,如果你不死死地跟紧自己的目标,每天要做什么,只要稍微“好奇一下”“无聊一下”,拿起手机就会被各个平台,各种信息牵着鼻子走。

消耗个人的时间精力不说,最后带来的是一身的沮丧和颓废感。

这说明什么呢?你要有目标,还得有目标感,锁定目标的能力

从始至终,每天,每周,每月,要记得自己最初所设定的目标。不管是半年瘦10斤,还是一个月看多少本书。

把这个目标铭记于心。每天的坚持和努力,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最怕的是没有目标感的坚持,它会让人陷入无聊和倒退

因而,如果你对自己不了解,既没有自我的主见,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什么目标,那么你就更容易受到无聊的困扰。

在此,两点建议送给你:一,自我觉察,了解和认清自己,培养自我意识。二,设定目标,学习目标管理。

能力上:有意识地训练专注力

生活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普通人最容易感受到的,就是焦虑。

焦虑和无聊,本质上是一类的情绪问题。其根本是我们的状态不在当下,没有专注在当下的生活中。

你能静下心来专注在一件事情上,何来无聊呢?

动不动无聊,意味着你的精神力量,处于疲惫,或者缺少激情,对一件事的注意力开始减弱,对当下投入度不够。

实际上,不是每个人都有专注的能力,也并非一下子就能做到专注。

我们的注意力习惯在手机上来回切换,或在生活日常,工作繁事和学习科目上频频转换,转换场景频率越高,就越难专注下来。

当前的快生活成为我们专注能力的大敌。该怎么办呢?

专注力也需要训练

其实,在任何时候,当你发现很难静下心,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呼吸上,感受呼气与吸气的动作,先与身体建立联结。

或者心情烦躁时,先体会内在的情绪;精神紧张时,感受身体的肌肉等等,逐渐去培养活在当下和专注的力量。

越能专注,就不会有焦虑和无聊。

因为你一旦沉静下来做事,做感兴趣之事,为目标努力,全身心投入一项热爱之中,你就在聚集能量,那些负面的情绪都会远离你。

专注起来吧!它除了能帮助你对抗无聊之外,更重要的是,专注力是做好任何事情所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

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做事时就把注意力全部投入这件事上,不要再想其他的事,集中于目标之上,就能实现高效的成果。

为了提升专注能力,我建议你可以培养一些自己喜欢的,能坚持做下去的兴趣:跑步,健身,写作,或者阅读,书法,游泳等等,都会让你活在当下,身心一致,专注合一。

能专注起来,那么任何无聊和琐碎之事,都能被转化为生活的美好时刻,就像拥有了点石成金的能力。

林语堂说道:“一般人不能领略这个尘世生活的乐趣,那是因为他们不深爱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无聊。”

愿你的生活重获专注的力量。

最后的总结:

不管你是哪一种无聊,可能是间歇性的偶尔无聊,对于自己的坚持或努力,在某时某刻,忽然感觉变得没有什么意义,而无法静下心来。这可能是你在上个阶段投入了较多精力而疲惫。那么好好休息一下,放松一下身体和大脑。

也可能你经常感受到持续性无聊,对很多事提不起劲,长期处于情绪低迷。

那么你最好转变思维,明白无聊是人生的一种底色,从生活中最容易做的事做起,培养兴趣。或者从身边的不起眼的小事开始,做好它,获得生活的掌控感

一旦你能臣服于无聊,就能从无聊中创造出很多可能性,能主动掌控生活,享受“无聊”的生活,并且在无聊中懂得坚持, 收获对生活的韧性。

也有可能,不到责任和压力来临的那一天,我们是很难去直面无聊。

毕竟无聊嘛,也没什么,只是最终无聊带来的很可能是欲壑难填,失控是难免的。

那么,主动还是被动地面对生活,你其实是可选择的。

相关文章

  • 为什么我们常常会无聊?疫情之下宅家更无聊,如何面对无聊感?

    不知道你会不会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时不时地感觉到无聊? 无聊感来临时,就觉得做什么都没意思,不想动。 以前的我总...

  • 宅家无聊

    宅家无聊,默默的上简书转转。 感谢许多友友点赞评论和留言。谢谢你们,在我离开简书的半年时间里,还依然时常关注我。 ...

  • 以生活为师——疫情下我的宅居

    导语:今年,在疫情下,宅成为了一种负责任的行为。但是宅久了,总会无聊,如何战胜无聊,如何每天充实自己,让我们听听作...

  • 无标题文章

    常感无聊,常挺厌烦这样无聊的生活。其实改厌烦的应该是无聊的自己。无聊的不是生活,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 无聊,如何无聊

    你知道吗?一种状态让人时间知觉变慢;你知道吗?这种状态产生温和厌恶感;你知道吗?受此影响的人被称为lishni...

  • 疫情宅家,我好无聊啊啊

    无聊,不想学习的时候我就把简书安装回来,重操旧业开始涂涂画画。 不能出门,条件有限,这些画都是在笔记本上完成的,用...

  • 面对无聊

    云雾缭绕的山峰 你想象中祥和的天宇 当你发现自己没长翅膀的时候 飞翔的梦正露珠般晶莹 庄子曾经丈量过梦想与现实之间...

  • 无聊 无聊 无聊

    克莱因蓝 勃艮第红 白日密语 别回头看,身后万千灯盏,都不是归处 结果从来不会感动自己 我哪...

  • 春节宅家无聊日记

    2020年1月29日,大年初五,宅在家的第四天,久违的晴天。 今年的春节格外安静,因为特殊原因各家各户都呆在家里尽...

  • 无聊的客厅=无聊的人生?这些客厅设计先收藏起来!

    生活告诉我们: 无趣的灵魂=无趣的人生, 疫情期宅家长蘑菇的经历告诉: 无聊的客厅=无聊的人生。 可想而知, 有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我们常常会无聊?疫情之下宅家更无聊,如何面对无聊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aeq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