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三年级算起,每个有高中毕业证的人,都已经学了至少10年英语。加上大学,就是14年。
但为什么,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仍然不敢对着外国友人张口?
01
有位知乎网友,说了这么一个故事。
我原在外企工作,曾经做过两年总经理助理。
有一位原公司的业务精英,化名郭达,销售出身,靠业绩做到了总监,特别会说话,和他沟通如沐春风,销售技能max……除了一个人,外籍总经理。因为他不会英文,总经理还特意花钱请英文老师教他学英文。
另一位职业经理人,化名斯坦森,IT出身,外国读大学,流利英文,大部分时间是黑脸沉默寡言。
两哥们都是好人,但是在业务观念上有冲突,有一回两人争到老外总经理那里,老外下意识首先问斯坦森怎么回事(跟郭达说半天可能还说不清),斯坦森几句话解释完,老外有了先入为主的概念,回头严肃质问郭达,郭达那厢满头大汗,用刚学会不久的蹩脚英文反复解释,英文差就更显得不自信,越说越慌恨不得手脚并用。最后无奈滴拉住我:你帮我翻译一下。
我一听就明白了,郭达讲的是现实操作,斯坦森讲的是流程控制。其实各有各的道理,结果听起来郭达全面下风,各种慌乱。但作为翻译,我也不能跳出来把我的理解说给总经理,只能逐字逐句翻译郭达原话,又架不住有些原话其实没有点到关键,急得我不行。而斯坦森全程给总经理直接开英文,时不时还主动帮郭达翻译几句(凭良心说都是翻译正确没有偏私自己漏翻或者换意思)同时还时不时把老外的质疑翻两句给郭达听。本来的双方辩论变成了一边倒的审问,郭达就更没自信了。最后斯坦森一击绝杀,企业流程必须完全合规,否则高层无法完全掌控,这是企业文化云云……
那场会议给我印象深刻。我很清楚换中文PK肯定是郭达完爆斯坦森。
同时,作为助理我能看到他们的合同,同样都是总监,郭达管一块业务的销售和客服每年营收6000万+,基础月薪(近10年前)大约是1万6,后面涨到2万4;斯坦森管IT和服务落地,属于后台支持部门,月薪5万+,还不算津贴和股权。
同样是总监级别,仅仅因为英语口语的差别,斯坦森就比郭达高出一倍。
职场中,有多少像郭达这样的英雄汉,倒在了语言难关前?
讲不清楚英语,就无法与外籍上司沟通;无法沟通,升职加薪则成了空谈。
02
我的一个邻居小陈,家境优渥,从小父母就培养他出国留学,每个寒暑假都要上语言培训班。
高中毕业,小陈顺利申请去英国上大学。
第一个学期,小陈在微信里跟我抱怨,他在那没交到一个外国朋友,只能和华人学生抱团取暖。
“我一说话native speaker们(讲母语的人)就得猜意思,压根聊不起来天,气氛超尴尬,搞得我都没信心了。”
原来,小陈出国前练的都是英语词汇、语法和句子。读写没有问题,但听说非常吃力。
这也是中国人学英语一直以来面临的困境。
长期的“填鸭式的”教育方法,使很多人认为学英语是为了考试,考试的时候练得溜,考试一结束英语水平就一落千丈。
再者,很多人认为只要好好背单词,写句子,练习正确的语法就可以学好英语,却忽略了,英语是一门语言,有效交流才是最终的目的。
如何能有效交流呢?发音准确。
03
长期以来,Chinglish总是制约着中国语言学习者的准确表达。
由于习惯发音的位置不同,我们总是很难区分单词发音中微妙的变化。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seat和sit读起来有什么区别?full和fool读起来有什么区别?长音和短音有区别吗?cycle和psycho读起来又有什么不同?
更进一步,整个句子的语调也需要注意。如果一个词一个词完整的发音,听上去就像机器人一般。
如何通过控制重音节来表达你的语气?如何跳读,连读、重读,弱读?
这些,都需要系统的训练。
系统的训练,则需要一位专业老师教学,他就是——熊叔!
(课程简介略)
而当你炼成正确的英语发音,新世界的大门将为你打开。
职场不再有语言的“透明天花板”,你可以和外国领导、同事谈笑风生。
留学不再有“社交障碍”,向着世界公民更近一步。
长按下方二维码,立即报名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