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偶尔听到一位初中语文老师说道:“有的孩子学习很‘认真’,课堂笔记记得最好,字体写的最好,学习习惯和态度真的没得挑,就是考试成绩一般般。”我就想到我们数学老师民间总结的一个规律:班里方块儿字写的最好,作业最认真的孩子,往往数学成绩不会是最棒的。
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她把过多的精力用在了书写上,自然放在对知识思考上的精力就少了。所以,我再一次体会到了哲学的一个名词“度”。
字体的书写,如果作为爱好和专业当然是越下功夫越好。但如果仅仅是为学习服务,真的是差不多就行了。在最初,孩子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后,就要想办法提高速度了,尽快把写字变成不太用思考的动作,而不是还需要注意力集中在写字上。有些孩子太关注作业形式,记笔记思考的更多的是:字怎么写漂亮?笔记怎么记美观?却忽略了记的内容,这样机械的笔记写的再好也没有太大作用。
很多事情对孩子都好,但他却不能都得到。
当然,也有很多孩子,字体写的很漂亮,速度也很快。写漂亮的字已经是一种本能习惯了,那么这些孩子可能就会书写与学习兼顾了。前提条件是:写漂亮字已经成为他机械的肌肉动作,而不需要投入注意力了。否则必然影响其他知识的理解和思考。
如果孩子上了初中开始边听课边记笔记了,那么他随手写成什么样的字就定什么字体标准吧!否则,学习就会受到影响。精力是有限的。
所以,我一直主张孩子在学前练字。哪怕他不懂得写的字怎么读,什么意思,这些都没关系。一定要提前学习如何正确握笔,像学习画画一样学习如何写字。从我教的学生字体来看,学前学习过练字的孩子,字体进步更快,写的更好,更快成为一项帮助学习的技能。而入学前没有接触过写字的孩子,很难跟着学习练习好字。
孩子一旦进入学校,就会有学习任务和作业,孩子们很难在写作业的时候兼顾好练字。试想一下,一个六七岁的孩子,还很难记住“草”字怎么写,还很难把读音和字联系起来,还从来没有握过笔(试试用左手写字,就能体会一年级小朋友的难度了)。又要在写的过程中记住这个字的写法,还要会读,甚至写拼音,还要组上两个词……在这一系列要求下,他们如何能关注到练字?一旦关注练字了,上面的要求必然完成的不尽人意,也就出现了写上五遍十遍却不认识的现象。
所以,尽量在孩子需要用字之前进行练字。单一的要求,单一的训练,孩子也能更好的练习。等到上学需要用字来写作业时,他们又可以专心的完成作业要求,精力充足的情况下再提升写字水平,就是锦上添花了。否则,必然会顾此失彼。
我的儿子就是典型的例子。学前坚决不让他拿笔。结果,上学后因为字体没少找麻烦。一是速度慢,耽误时间;二是占精力,影响学习;三是时不时的因为字体差被重写作业,影响心情。
当然,写字不易过早,适当提前就可以了,否则就物极必反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