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在雕刻者看来,是鲜活的,具有生命力。
从中,不仅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大智慧,也感受到了寸尺璞玉间的广阔天地。究其因果,玉为石之美者,而美如何体现,需要意境,需要雕刻者自身的文化素养与创意加持,方才能显出独特的韵味来。
玉语凡音一直以来,都保持着思考,保持着自省,不断探究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不断去挖掘火花般的灵感。只为让作品更加沉淀,更具灵性,更藏风骨。
自2008年成立至今,玉语凡音一直在多变中拓展和丰富雕刻题材。成立之初,主要以小佛、观音、弥勒、关公等为主,这是工作室创始人叶海林从师傅那里所学玉雕内容的延续。
初为学徒时,刚刚踏入玉雕这个行业,叶海林对自己手下所雕之物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和感悟,业精于工,能够出来像样的活儿便是最好的。随着年头渐长,叶海林逐步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将自己的对艺术对文化对人生的理解注入其中,这时候,手头打磨雕琢的玉件才真正成了活儿!
成立玉语凡音玉雕工作室之后,叶海林便专注于玉雕的创新和延展,随着市场的变化,开始尝试和田玉之外的雕刻材料。2011年起,叶海林自南红开始探寻个性化的创作。一贯雕刻佛教人物题材的叶海林,灵光一现,联想到将道家人物与佛教人物结合在一起进行创作。其中,既有着广泛的群众信仰基础,又集结了道家精神的人物,财神无疑是最合适的,道教甚至赐封其为天官上神。
同时,财神的喜乐吉瑞的形象又与佛教中的弥勒不谋而合,于是在逐步地试验摸索中,叶海林创造出了弥勒财神一体的玉雕像,起初命名为“有福有财”,以佛为主,财神辅之。事后又经过了一年的不断尝试方才最终定型,财神也被打造为圆融喜乐的形象,与浑圆富态的弥勒相得益彰,名称也发生了改变更换为“财福一生”,寓以美好的寄愿。
此后2012年,叶海林再度尝试用绿松石进行财神、弥勒相融的创作,并逐步推广到更多的材料中进行雕刻,形成了愈加老道愈加立体愈加统一的“财福一生”系列玉雕作品,也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该作品迅速成为玉语凡音的招牌热款。
到了2016年,在某位客户的建议下,作品再度改称为“财福相随”,蕴意更加深远,财福不求一生一世,但求一路相随。
“财福相随”诞生记
是玉语凡音十年创新拓展之路的沧海一粟。
怀有使命感,铭记工匠之心的玉语凡音
今后还将打造出更多的精良之作。
感谢
大家的一路相伴,愿诸位财福相随。
/End.
策划 / 屹江南造办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