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0066972/213badfa343df7e9.jpg)
采铜老师在《精进3》第一章里提到了一个概念:“注意力是一个不断做减法的过程”。
高手就是厉害,只用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就把注意力的底层逻辑给讲清楚了。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我在采铜老师这句话中看到了自己的成长轨迹。
以前,我是一个活在昨天的人,我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怀念那些逝去的美好。当我意识到“昨天和明天隔了两天之遥”后,我又开始为那些尚未发生的事情感到焦虑。那时候的我几乎体会不到活在当下的富足。
最近几年,在坚持不懈的读书和写作中,我的状态也有所好转,昨日之日已逝,明日尚未到来。我开始享受活在当下的快乐。
无论是读书还是写作,都能让我容易进入一种所谓的心流状态,这也在不知不觉提升了自己的注意力,这真是一项莫大的福利。
用采铜老师的话说,那些“游思”和“杂念”开始慢慢变少了。
书里面引用了这样一个小故事,令人印象深刻。
一位僧人得道了。
有个小和尚问他:“师父,你得道之前在做什么?”
师父说:“做饭、挑水、砍柴。”
小和尚又问:“那得道之后呢?”
师父说:“做饭、挑水、砍柴。”
小和尚说:“两者差别在哪里?”
师父说:“以前我是做饭的时候想着挑水,挑水的时候想着砍柴,砍柴的时候想着做饭。现在就是做饭的时候做饭,挑水的时候挑水,砍柴的时候砍柴。”
“做饭的时候想着挑水,挑水的时候想着砍柴,砍柴的时候想着做饭”是很多人当下的状态。
当我心无杂念的时候,我明显感觉做事的效率更高了。
关于如何管理注意力,采铜老师给了一个很好用的方法:“往下走一层去聚焦”。
这是什么意思呢?事物都是分层次的,一个系统往往有若干个子系统组成。在管理注意力的时候,聚焦于一个子系统上会更有成效。
比如,在电影院看英文大片的时候,通常会有中文字幕、声音和画面。而我们的关注点会在字幕和画面上,对于声音的关注度不高。如果我们想要练习英语听力,就要把中文字幕关掉,只留下声音和画面。还可以再进一步,干脆画面也不看了,只留下声音。如此一来,注意力就会更加聚焦了。
由此,我还想到一个工作中的例子。在做PPT的时候,人们图省事喜欢用现成的模板。如果一页PPT上事先都是各种图形的堆砌,你会发现无从下手,因为注意力难免被那些炫目的图形分散开来。还不如留一张空白页,把自己的思路在空白处写下来,这样以来,也许能够更快做好一页PPT。
现在既然知道了“注意力是一个不断做减法的过程”,我们就要有意识地管理自己的注意力。
比如,在看书的时候,把书桌收拾干净,除了书和笔,其他的东西一概不留。
在工作的时候,尽量给自己创造一个无干扰的环境。同样,把办公桌收拾干净,定期整理电脑桌面和清理过期的文件。
在创作和思考的时候,用一张大白纸,便于自己更容易进入心流时间。
注意力管理也是一个断舍离的过程,这里面充满了舍得的智慧。
明确一次做一件事情的重要性,然后将全部的精力集中于一点,更能有所突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