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汗流浃背的八月。
记得小时候,八月的暑假,代表着自由、快乐、畅意、收获的季节。
小孩子吗,精力旺盛。每天中午母亲让睡一会儿,自己总是不愿意睡午觉,一个人跑到竹林中捉笋子虫。捉到笋子虫后,拿一根细竹签,戳到笋子虫的一条大后腿中,双手不停搓动竹签,竹签转动中笋子虫张开翅膀飞起来,那一阵阵凉风可以抵消流汗的快乐。
到木槿花中找一种会飞的绿色虫子,回家去翻母亲的补衣筐,扯出一根长长的细线,拴住虫子的一条腿。线的一头握牢,在食指上多绕几圈,123开始甩,随着圈圈的转动,风来了,小孩子的快乐也跟着转动。
或者去地里,去田坎上,在含苞的高粱中,找一种变异的灰巴。还没完全长出来时,白色细嫩,在嘴里细嚼慢咽,有淡淡的甜味,长出来后就变为黑色,像物质霉变,肯定不能吃了。
那时父亲卖菜,豆角都是套种在田土的高粱玉米间。个子小的自己,背上父亲编的小背篓,在高粱玉米间穿梭寻宝,长豆角、丝瓜都逃不出眼睛,一背篓满了背回家,又去下一块地里寻宝。等父亲忙完一天农活回家,晚饭后就是在煤油灯下一把一把用稻草绑好,第二天背去镇上卖了换回油盐或攒起来给孩子们缴学费。
小孩子的天性,除了玩还是吃。
玉米熟了,一筐筐挑回家,一背篓背回家,好的老的脱粒晾晒,等磨成粉喂猪;嫩的挑选出来洗干净,放进柴火灶的大铁锅里,装满水盖好盖子,点火烧开一直煮,听着铁锅里咕咚咕咚的气泡声,幻想着玉米的甜香味。等不急的时候,悄悄选两个不老不嫩的玉米,连皮放进柴火灶里,用红色的灰烬盖住,等闻到香味时拔出来,去掉烤焦的外皮,就是金黄的烤玉米,趁着热气掰几粒扔进嘴里,又香又甜,那个味道真的只可意会。
每次掰完玉米,母亲总会挑选一些玉米杆抱回家,啃完了烤玉米,再吃几根汁水甜的玉米杆,肚子基本填饱了。现在城里的孩子很难找到这种绿色食品,如果去农村,说不定还是有机会体验一下。
收完高粱和玉米,紧接着水稻也黄弯了腰。找一个晴天,请左邻右舍邻居帮忙或换工,赶紧争分夺秒把水稻收回晾干。水稻收割后,晾晒稻草的稻田又是一大乐趣,捉田鸡、逮秧鸡,大人和孩子一样地快乐。
说田鸡大家可能知道,我们喊的克猫儿,书名青蛙。秧鸡吗,书名未知,就知是一种长得像小鸡仔的鸟。这个最好逮,稻田里的稻草一把一把捆好竖着晾晒,秧鸡本在稻田里吃掉落的水稻,因没有了遮挡,一发现有人,赶紧就近找稻草躲藏。秧鸡把头深深埋入稻草,身子和尾巴高高翘在稻草外,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过去直接握住双腿就行。管头不管尾的秧鸡,成了大人教育孩子的典范。
等田地里收获完,暑假也快完了,赶紧查缺补漏暑假作业,带上大人积攒的毛毛钱学费,新学期开学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