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女性,我不愿取悦他人。这是电影柯莱特 Colette (2018)中女主角说的。我看的是凯拉·奈特莉主演的,大概我刚刚看过她主演的《安娜.卡列尼娅》,大数据推给我的。电影中她演法国女作家“西多妮·加布里埃尔·柯莱特”。一个雌雄同体的女作家。
这,对作家的向往莫过于我了,我当然要-探究竟了。
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乡村姑娘柯莱特,于由他父辈的交情,与巴黎的早已成名的作家威利相爱,并嫁给了他。俩人通过书信保持联系,大概就是通信,信中威利发现了柯莱特美丽的皮囊下,更有一付华丽的灵魂,她有写作的潜力,婚后,他建议自己的妻子尝试写作,当妻子用自己学生时代的故事为基础写成了一本小说时,《Claudine》,书中表达了对自己家乡,对自己成长过程的爱好情感,一开始柯莱特写得比较文艺,书中,是柯莱特对自己乡村回忆,家乡的一腔情感,全部倾注在书中。只是威利用出版商的眼光告诉他,文中形容词太多,是女性化的遣词造句,书中没有冲突,情节也不够,在威利的指导下,继续修改成了少一点文学,多点一点情趣的东西。果然,《Claudine》一经发表,便轰动文坛,整个巴黎几乎人手一本,但是,威利竟然以自己的名义出版的,柯莱特署名权都没有。但是,柯莱特看到丈夫开心,也由衷的欣慰。
电影中威利成名后沉迷于赌博,生色犬马之中,他的所谓写作,都是找枪手代替。这让我觉得很是难受,一个新人要想出版有多难,不光是过去,包括现在。
电影中,在丈夫威利的鞭策下,又一本书出片,威利诉说的,整个公园四分之三的人在读。威利发现,美丽的女人和未知的故事,成了他们的商业噱头。他们用系列小说,改变成舞台剧。等等系列品牌。
渐渐随着《Claudine》系列书籍的出版,柯莱特渐渐发了自己的价值, 她决心不再继续做镶金边的乌龟,在盘子里供人玩赏。
写作者是一个体验型的作家。没有经历,没有写作灵感。在一个穿西装女人的感染下,她决心做一个自由强大而独立的人。而她的母亲也告诉她:除了自己,不要相信任何人。要始终找到自己的生存法则。
但威利始终认为,一个女人只能是他的小信童,怎么配有小说署名呢。
走岀家门的柯莱特很快发现,写作并不是自己生命的唯一,她投入舞台剧中,不畏舆论。并在外面世界巡回演出。
一次演后,她知道丈夫为了区区5千法郎,就没经她同意,把出版权卖掉了,才意识到自己只不过是丈夫最好的投资。
电影最后,双方离婚,柯莱特要回了署名权,而她本人,也继续出版了自己署各的小说,从而,剥开生活的迷雾,找到自己。用她的话说,只不过,觉醒得太晚了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