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市里围绕“家庭教育”组织了一场很有趣的辩论赛,正反双方两个社区的居民代表,辩题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哪个更重要”。有幸受邀担任了评委及点评嘉宾。
家长们越发觉得孩子难管,老师们普遍觉得学生难教,社会也在谈论,现在的孩子啊,问题太多了……孩子们呢?心理健康问题逐年增加、并且有低龄化发展趋势,这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孩子们有孩子们的苦恼,老师有老师的难题,家长们有家长们的焦虑,我们的教育究竟怎么了?
面对这些苦恼、焦虑和难题,再看这个辩题,我的第一直觉反应是:家庭是社会的子细胞,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的子系统,两者都不能缺,都重要,只是侧重有所不同。
人的一生,经历的教育主要有三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我们之前,大家熟悉的理念是按照成长时间将三种教育也分成了三段:学前是家庭教育,小学到大学是学校教育,进入职场后是社会教育。近几年,由于社会变化,伴随着整体思维、系统思维的提升,我们慢慢意识到,这三种教育其实不能截然分开,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一直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它们不能从时间上割裂,而只是教育场景不同。如果从时间上割裂开了,孩子的成长就会出现问题。
如学校教育内容和社会形态呈现的不一样,孩子们就会茫然困惑;如家里父母和学校老师讲的不一致,孩子们也会不知所措。
从心理学角度讲,内心的困惑、纠结、烦扰,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价值观的冲突、来自于内心意义的缺失、来自于内在自我的割裂。
当我们意识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协同的教育意义和价值的时候,三种场景教育在价值观、内容、具体方式等方面该如何协同、该如何整合、该如何互补等诸多问题也就浮出水面,逼迫着我们不得不去思考了。
但对于“社会教育”这一概念的界定还比较模糊,对它的研究还处于边缘化地带。有专家建议,尽快进行社会教育学的学科建设,把社区教育研究作为社会教育研究的重点领域等等。社会教育如何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之外实现它的教育价值,实现与家庭、学校教育的良性互动,这的确是我们当前面临的很重要的教育课题。
我们现在也高兴地看到,国家正在倡导新时代全民终身学习,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应该是着眼终身教育,终身教育必须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教育。
有这样一个比喻我觉得非常好:如果将人的成长历程比喻成一棵树,家庭教育就是在养护种子发芽,促使根系往下深扎,根系扎得越深,树木才长得更高大,这就是所谓的“根深叶茂”。但这棵树想要繁花似锦,就还得需要阳光和雨露。
繁花似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