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昨天去买衣服了。原计划想买一个羽绒服。但是这个月的计划已经达到预算。准备改成下个月的计划。
但是下午的时候,身上的衣服实在是觉得重穿不住。所以没有忍住去买衣服,就去了。
付款的时候不能透支,现金不够,让老公给我转的钱。
最后买的时候觉得衣服很合心意。回家的路上心里都是美美的。
今天早上起来就没有那么合心意了。
1、觉得不够暖和(这个是自己的感受)
2、价格可能有些高(这是别人带给我的感受)。
买衣服的冲动情绪下来之后,觉得这件衣服没有试穿时那么理想。
所以现在我没办法判断这个衣服我的满意度。
也无法判断是需要,还是想要。
二、买完衣服去吃饭,饼加粥一共6元钱。用的花呗,还想吃份臭豆腐。脑袋里有两个想法,
1、现在这顿饭才花6元钱,在吃份5元的臭豆腐,也就11元。也就相当于一碗面条钱。不算贵,可以支付的起。
而且就5元钱,不多,不能引起我的预算超支
2、现在吃饱了,再吃就多了,吃多了就不舒服。所以可以不买、最后没有买。
重点是:6元钱我却选择用花呗支付。
我一直都在控制,希望自己不透支消费。
但是,我现在明白了,我的做法是和想法背道而驰的。
我嘴上说不要透支。但是我实际付款的时候,还是第一反应直接选择透支。
我今天想到了原因,还是我自己心里的匮乏感。
我不喜欢手里没有钱的感觉。所以我制造了一个假象。
我选择自己手里的钱不花,去透支。透支消费时自己手里的钱不会变少,一直有拥有,但是却享受到了消费带来的愉悦,而且还营造了一种自己控制消费的假象
自己用钱支付消费时,手里钱的余额变少,或者会变没有。所以不舍得花。消费的同时焦虑感会大于购物的愉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