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首先要区分流感与普通感冒,流感是病毒引起的,全称是流行性病毒性感冒。一般无药可治,等病毒的生命周期结束了,流感也就治愈了,因此治疗流感的药物一般只是帮助改善症状。
从症状上看,流感表现为其他症状还没出来,或者说不明显,只是觉得浑身不对劲儿,体温就突然升高之后才会出现头疼,身体酸疼,嗓子疼等等。
普通感冒则是先从嗓子不舒服,打喷嚏,流鼻涕开始。而且一开始少有发热,即使发热也不会高热。
再来区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
风热感冒”的特点是舌质红,而且是舌边和舌尖红。有个清晰辨别感冒是热性还是寒性的办法,就是看看有没有嗓子红,嗓子疼。如果有这个感冒,一定是热性的。
舌边和舌尖这两个部位是心肺所主,心火、肺热时这个地方都会红,特别是小孩子,舌尖是心所主,成年人有时因为精神压力大,心火盛,失眠心烦时舌尖就会红,小孩子的舌尖红多是肺热的征象。
春天的感冒多是风热感冒。因为春天是阳气逐渐生发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从冬天里的闭藏逐渐强壮起来。这个时候的感冒往往偏热,在中医里叫“春瘟”。
风热感冒一般都微微有点汗,但并不因为出汗而体温不高,在有汗的同时还会发热,而且会口干口渴,嗓子疼。
风热感冒西医一般诊断为扁桃体发炎、上呼吸道感染之类的,这种症状一出现,就说明侵袭他体表的是风热之邪,这就要用清热宣肺的辛凉解表药,以含有菊花,薄荷,桑叶等为主要成分,里边既有清热药也兼顾到了退烧。方药可选银翘散加减。中成药可选从银翘散变化而来的银翘解毒丸,莲花清温胶囊,另外常用的还有羚翘解毒丸,羚羊感冒片,桑菊感冒片,板蓝根冲剂,疏风解毒胶囊,清开灵口服液,柴胡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
如果内热大,可用芦根10克,白茅根10克煎汤送服银翘解毒丸,也可在感冒流行时,用这两味药按1:1的比例煎水代茶饮,这两味药均入肺经,性寒,适合没感冒,但有干燥上火的症状。
风寒感冒多发生在秋冬季。秋冬天寒气渐重,人的毛孔在此时是要逐渐关闭的,所以有“春捂秋冻”的讲究,之所以要冻,是为了通过主动的寒冷刺激,促进毛孔的关闭,使人体在寒冷到来之前率先建立起卫外的屏障,这个时候也是人容易感受寒邪的时候。
患风寒感冒时,会怕风、怕冷,身上没汗,浑身酸疼,流清鼻涕。这时候如果吃中成药,应选用发散风寒的辛温解表药,含有麻黄,荆芥,防风,苏叶等解表散寒药为主要成分。常用的有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冲剂,九味羌活丸,参苏理肺丸,感冒软胶囊,川穹茶调散或者通宣理肺丸比较合适。服药后可以喝些热粥或热汤微微出汗,以助药力驱散风寒。
特别需要提示的是,有个中成药叫感冒退热冲剂,其主要成分是大青叶,板蓝根,连翘,拳参四种药物组成。药性偏凉,和感冒清热冲剂虽一字之差,但性质相反,它更像板蓝根冲剂,其实没有退烧的作用。
最后再说说“寒包火”类型的感冒。这种感冒是人平时内里就有热,再感受风寒,热在内,寒在外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寒包火”状态。
中医讲肺与皮毛相表里,皮肤有散热功能,如果我们过于追求保暖,使皮肤这一功能受阻,热就会在郁闷在体内,进而导致肺热雍盛,呼吸系统的感染自然接踵而至。
“寒包火”类型的感冒症状是发热,全身的皮肤发紧,汗很少,这是表寒,同时还有大便干,嗓子疼,呼吸时觉得自己的呼吸道是热的,痰和鼻涕发黄,舌头的质地也很红,总是觉得口渴咽干,这是内里有火。
治疗“寒包火”类型的感冒,一般要用感冒清热冲剂或通宣理肺丸。这两个温性的解表药可以使身体微微发汗,发散包裹在体表的寒气。同时配合黄连上清丸或双黄连口服液之类的药清内热,才能内外兼顾。
有时甚至要缓泻一下,中医讲肺与大肠相表里,发热的病人即使用了消炎药,只要大便不通,体温就很难降下去,因为肺火唯一的通路就是大肠。只有大便通了,肺气才能清利,体温才能降下来,因此只要不是脾虚总是腹泻,大便不成形的人,无论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都一定要通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