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天,落枕了,所以公众号停载两天了。印象中,落枕好像发生过几次了,20多年,一共记得的次数就2次。02年的一个春天,我在一个村子的湖边游玩。雨后的湖边,茂密的树林,在阳光的衬托下,显得蓊蓊郁郁,生命的力量,尽显风光。即使是这样子的天气,当时的我总是喜欢去体会这自然,大自然的魅力。湖边,有一处石墩,做上面特别舒服,凉凉的感受,在上面躺着,感觉就那样子可以过一辈子了。
落枕的感受,真的很不舒服。我的头部无法转动,我想转过头看什么,发现自己无法转动,一旦触动头部的动作,很痛。脖子的后背,似乎有一处不经意地疼痛。这里提醒大家,睡觉的姿势很重要,落枕的原因就是睡姿问题。这次产生的原因主要就是,头部后面的,从床部滑下去了,然后第二天起来,发现脖子上面的脑袋很重,很沉。
言归正传。“甘地”是曾经很多同学知晓的人物,与此类似的人物,我们知道的就有“林肯”,“马丁路德金”。接下来要评论的是电影《甘地》。
《甘地》是一部很优秀的影视作品。演员的演绎,很到位。能够把这个角色非常恰当的表达出来,从这个角色,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伟人的崛起。整部电影将巴布的“非暴力斗争”表现得淋漓尽致。电影的前面20%部分,讲述了年轻的甘地去南非的火车上面,由于殖民地帝国的种族制度,身为“大英帝国”的甘地,被赶下了火车。甘地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积极与殖民地帝国的制度进行了反抗。最终,因为宣传印度在南非的人们,火烧通行证。追求和大英帝国在南非的自由权利。后面由于反对了当地的法律,被大英帝国的将军抓进了监狱。但是舆论的倾向,一面倒的支持甘地,最后将军见到甘地,达成协议:甘地必须回国,那些被捕入监狱的全部释放。并且其他的权利。
电影后面80%的篇幅,描述了甘地在回到祖国的一切行为。首先,甘地回到祖国,不是立刻进行了斗争,而是决定发行报刊。其次,甘地看到了印度内部的恐怖组织,其实就是对大英帝国的反抗而做出的火烧交通工具,屠杀英国在当地的士兵。最后,甘地决定引导印度的群众进行“非暴力斗争”。甘地对大家说“我们改变英国对我们的态度,要从自己做起,而不是去用恐怖的反抗行为。我们要拥有自己的尊严,那就是用‘勇气’面对我们的敌人,我们敢于承受他们的伤害,让他们自己为自己的行为去反思,去体味,让敌人了解自己的行为的不公平和不人道,这就是我们赢得胜利的关键。”甘地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做着群众农民的工作,他的演讲直指人心,他的想法符合民众的利益,而不是追求个人的享受。
甘地在自己的几十年生涯中,赢得了印度群众的爱护,被尊称为“国父”,被称为“巴布”。这是一个极高的称呼,“巴布”意为“父亲”。为了让印度民众使用“非暴力斗争”的方式,甘地选择了两次的“绝食”。第一次“绝食”,甘地为了让印度群众抑制自己对英国屠杀印度民众的愤怒,当时印度民众不时地攻击英国在印度的组织机构。在英国尊重印度独立之后,回教和印度教的产生了纷争。当时回教独立为巴基斯坦,印度教独立为印度。可是在迁徙过程中,两个宗教的发生了斗争,到处都是两宗教之间的相互杀害。甘地非常痛心,决定绝食,在绝食多日之后,两宗教的人,朝见庙宇,不再相互屠杀了。甘地总是在关键的时刻,使用绝食来反抗这些为了满足释放自己的愤怒而屠杀的人们,甘地认为两个宗教的人可以一起生活,不用为了宗教的某些教义就相互对抗,这在甘地很多年以前就有体现。当年的英国朋友为了遵循基督教,克制很多行为。但是甘地却不是这样子,他不拘泥于小节,也不因为形式而克制自己的行为,相反甘地很开放,很包容,就是想让大家不要因为宗教而失去了人的根本,不因为宗教而失去了人道,失去了人性。如果宗教可以令人们相互屠杀和不包容,这宗教可以丢弃。
《甘地》是一部很成功的作品,教导了世人,不仅仅是某个国家,而是全世界,一时的武力争霸世界的权利,是不值得追求和推崇的,那种权利和霸权是短暂的,而且也会因为某些事物的失去而失去。人们应该有勇气的追求真理,去有勇气面对苦难和承受人们的愤怒,并且敢于用宽容去感化愤怒,用爱去包容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