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庐山

作者: 知希山人 | 来源:发表于2024-08-03 11:28 被阅读0次

    (一)烟雨迷蒙

    二零零七年四月十六日。

    推开门发现冷风劲吹,小雨踉跄。坐上旅游车后心里一直在打着退堂鼓。司机似乎看出了我的犹豫,于是劝说我,说要是没去过去受些风寒也值得。资深驴友哪受得了这种怂恿?于是坐定直到他车开,任凭他带着一众人在山间盘旋。

    窗外的一切林木都在细雨里伸直腰杆,贪婪地吮吸着春日的甘露。只是苦了徒步的行人。他们凄绝狼狈的样子,像极了路边的小草,似乎要柔弱欲折。车子渐爬渐高,空气越来越清冷。我忽然想起了苏东坡写过的关于“庐山烟雨”的诗。如今烟雨迷蒙毫无悬念,只是坐在车里的我已经被寒意侵扰得恨意难消了。

    到了牯岭镇,我来不及欣赏美景,立刻找了位野导游,让她带我去最近的小店买了套彩棉内衣。感受到贴身秋衣裤带来的温度,我似乎还过阳来。

    话说江西是红色革命的摇篮。除了井岗山,庐山大概算是最有名的红色基地了。这一点从上山的公路上就开始显现了。革命老区的红砖房随处可见,红色标语和色未褪尽的油漆无时不在提醒过往游客,这里曾有过风雨无数。

    大家熟知的应是几次决定中国历史走向的会议罢。这些都很完整地保存在了庐山会议纪念馆。但这显然不在导游的带领范围之内。她更热心的是介绍美庐别墅。她说这是蒋氏夫妇曾经避暑纳凉的地方。后来又有多位重要领导人下榻,还有各种会议的召开。现在里面还保存着许多珍贵的文物。

    她看我的热情不是很高,就打消了带我前去参观的念头。又指着不远处的电影院外墙,让我留意那张《庐山恋》的巨幅海报,问我小时候应该看过这部电影吧?没错,我的确看过。对于男女主角郭凯敏与张瑜也记忆犹新。不过里面的情节是真的不记得了。

    导游虽以讲解为生,但看得出来文化水平有限。当我问她庐山名字的由来时,她略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导游词里没有。我们继而谈其他。面对眼前的淫雨霏霏,云雾盘旋,一切景物若即若离,导游说前一天还是阳光灿烂,天气预报说明天也是晴空万里,唯有我来的今天就是雾气满满。言语间似乎对我充满了同情,又像是对我刚才无端提问流露出的不满。

    我当然知道庐山的真容难现,苏东坡的诗句犹言在耳。“庐山烟雨浙江潮”,又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不过在经过一条栈道的时候,突然云开雾散,阳光尽情地倾泻在山谷里。导游顿时兴奋地指着下面说那叫万里锦绣。那是一片绿油油的山谷。放眼望去,林木经过雾气洗礼,极尽张力,像是青春少年正稚气地仰望天空,带着希望无限。导游于是又改口说我运气不错,还说这就是佛光普照。

    (二)文以载道

    在“三言两拍”里,苏东坡被描绘成五戒禅师转世。而在《逸史》当中,白居易被写成蓬莱仙人下凡。再看看柳永逝后归天,韩愈是卷帘大将谪凡,李白是太白金星化身……似乎文豪们总与仙佛关系密切。他们的文字也多有思辨性与飘逸风采。

    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写过哙炙人口的《琵琶行》。想必当年没少来造访庐山。有一次他在春意阑珊时来到这山,看到桃花绽放,写下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千古名句。这天我随导游漫步在如琴湖畔,经过花径公园的时候,特意去寻那座让人浮想联翩的寺庙。但事与愿违,只见到一座白居易草堂陈列室,周围桃树千株但尚无桃花点缀。

    这里同样没少掉大诗人李白的足迹。说起来李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道士。在公元744年也就是他43岁的时候,曾经于济南郡的紫极宫,经高如贵道长授箓,成为上清派的第十二代弟子,与同时期的国师司马承祯同个辈份。六年后,也是在他第二次来庐山之前,将自己的妻子宗氏送到山里的常住李腾空道长门下为徒。放荡不羁的他明知不是“蓬蒿人”,却偏偏对功名抱以幻想,结果自然是仕途坎坷,为同僚耻笑。不过幸好他“一生偏好名山游”,造访庐山五次,留下了约40余篇关于这里的诗词。

    只是这一次导游说行程有限,不能去他曾经隐居过的青莲谷,也不能去“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香炉峰,或者三叠泉瀑布。她说我不如去看看徐霞客的足迹。于是就随她来到了石门洞景区。在景区门口,她停下脚步,说碍于规定,她不能同进,又一再叮嘱我走到讲经台的地方就往回走。她在这里等我回来付导游费。

    怀着她对我一去不复返的担心,我独自顺着台阶往下走到山谷里。经过石龙潭的时候,看见一块石壁上刻着《徐霞客游石门记》。这位老兄也算个传奇。他本来家境优渥,又得母亲支持,于是从二十五岁起就开始云游,历经二十六年踏遍祖国的大好河山,其间走掉了两个书僮,让一妻一妾长期在家里守寡,最后自己则英年早逝。据说是受漆毒身亡。他的垂名青史源于他留下的近六十万字的文章。不少年轻人视他为偶像,一些旅游达人以他转世自诩,但我心里隐隐为他感到有些不值。跋山涉水的意义在于吸收天地灵气,让自己身心更健康乃至延年益寿才对,而不是伤筋动骨,过早耗散真元,或者铤而走险,死于非命。

    既然被叫做石门洞,必然有岩石对峙形成的拱门。但我对拱门没啥兴趣,倒是在远眺鹰鼻石的时候花了些功夫。我一直在找角度,寻找它最像的位置。后来经过了一块“龙虎斗”的天然壁画,再过二十分钟就到了讲经台的小庙,也就是导游交待该往回走的地方。

    这庙很小,座落在一米多高的台基上。里面供着慧远大师,背后有个活动布帘,里面正有僧人在为人指点迷津。

    按原路返回后,导游十分开心,夸我到底是有信仰的人,不仅说话算话,脚力也比一般人来得快。后来我才知道,从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就可以到我后来去的东林寺。

    情绪高涨的她又带我去了黄龙寺。途中我接到原东家的电话,一时分心也没弄清楚哪座是白龙潭,哪座是黄龙潭,只是随着旅游团队的人流到了黄龙寺走马观花一番,又经过一个坝,就回到了公路上。导游指着旁边的湖说这是毛主席游泳过的。她在这里为我拍照留念后,就结束了这一趟的工作。

    (三)接引众生

    庐山虽然多雾潮湿,但不能阻挡人们来此修行了道的热情。山下有座白鹿洞书院曾是大儒朱熹传道授业的地方,简寂观是一代名道陆修静修道交友的地方,东林寺是净宗的开创地。说起来,儒释道三家都在这里插过迎风招展的彩旗。山下如此,山上当然也不遑多让。

    记得毛主席写过著名的诗句:“中间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所咏叹的对象就是庐山最有名的仙人洞。这洞目前是国内著名道观,观前经过一番安全整修,险峻再也不见。站在新搭设的宽阔的平台上,向东可以远眺绵延翠谷,向西则见两个半洞。洞里主供吕祖与老君爷。虽然空间不大,但有神仙与伟人加持过,香火自然鼎盛。几位道人一边在亲切地招呼香客,一边坐而论道。

    在《天地宫府图》里,庐山被列为天下第八小洞天,由真人周正时所治。这位真人的生平不详。不过在《八仙得道传》里,庐山曾是吕祖与何仙姑的修道之所。先是何仙姑在这里的玉屋洞修道有成,后来将此洞让给吕祖且授予他天遁剑法。再后来吕祖亦得道后,玉帝将此洞仍敕给何仙姑作洞府,而吕祖被敕封的地方是峨眉山的纤云崖。

    在平台转了一圈,导游又将我带到了几里之遥的圆佛殿。故名思义,这殿呈圆型,据说是一位民国官员为他母亲所建的归葬地。所处位置是狮子峰,所以殿里正中心有根石柱,为了结构需要,也寓意是狮子摆尾。

    这天是农历的三月初一。一位年轻的僧人在门口迎接了我。带我敬完香后,他很礼貌地说有几句话相赠,不知我是否有时间一听。我答应了。于是他先说这殿的圆型在全国绝无仅有,又说在我拜佛的时候,他感应到我的姻缘未到,建议我回家后买两条中等大小的鲫鱼放生,这样可于夏秋之际迎来属于自己的姻缘。后来又劝我点灯,说在不影响我旅程的前提下多多益善……

    我感谢了他为我大开方便之门,但没法接受他的多多益善,也拒绝了他留芳名的劝说,从口袋里掏出了几十元放在功德箱里,算是回馈。

    (四)净宗祖庭

    乘车下山的时候,在近山脚处下了车。换乘公交到了一个小山村的西林寺。寺门口的石塔有些破败,几近倾倒。僧人们在一间小殿里集体诵经。我参观完离开的时候,他们正从殿堂里出来开始绕塔。

    到东林寺正好是晚斋时间。按照一位女居士的建议挂了二道汤,也就是等头一拔人吃完后赶下一拔。用斋的人多,斋堂里帮忙的居士也多。他们忙进忙出,不停地收拾碗筷和打扫卫生。支撑他们奉献的除了信仰还是信仰。

    用完斋去挂单。押了身份证后被安排在一个多人间里。房间里已有老少五位居士,其中两位已年过七十,另外三位年轻人是准备在这里出家的。近八点的时候,有人去念佛,有人去听经,我出门去闲逛。

    纵观国内著名道场,有的因地制宜,小巧精致;有的恢宏大气,建制雄伟。东林寺应该算后者了。毕竟她既不缺资金也不缺信众。不仅地盘大得令人咋舌,还可以为数位菩萨每位设一单殿。夜色中的殿门基本已闭,我找到了普贤殿,并趴到殿门处想借昏暗的光线看个究竟,没想突然传来一声怒喝。接着过来一位僧人问我找谁,说黑灯瞎火的不要乱窜,以免被当做贼,又劝我去念佛。他语重心长地说:“念佛比拜佛还好。”

    我没去念佛,而是找了个幽静角落去温习慧远大师的一生。

    大师活跃于东晋时期。幼时饱读儒学与诗书,兼达老庄玄学。后投身佛门,拜倒于道安法师门下。学法十年后,携弟子驻锡庐山。其间因感应天神,像济公法师一样得木材于井泉,于是名声大噪。后来与当地达官贵人共同结社,终日念佛,于是就开创了净土宗一脉。据说声誉雀起时,被人们拿来与鸠摩罗什作比,称作一南一北遥相呼应,以至于有次皇帝途径江西也要绕道来拜访。但慧远大师成就如何,如人饮水也只有他自知。

    他世寿八十三,一生三次见佛,却为之困扰。大师修习时本想借自他二力开智见性,所以倡导以般若与禅修并重,但结社后四众只知念佛,且只想借佛力往生极乐,与其初心睽违,甚至南辕北辙,遁入旁门而浑然不知……

    一边胡思乱想,一边踱步回到了寮房。其他居士也陆续回来了。有的上床打坐,有的意犹未尽地互相交流着学佛心得。一位年纪稍长者是位画家,他对信佛人的态度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另一位年纪稍长者仍带着些天真,颇有些老顽童的味道。他说自己当年在银行信贷部门做负责人的时候从没贪赃枉法过。现在年事已高,幸入佛门。他听说我从庐山下来,颇有些严肃地说,以后要先拜佛再去玩……

    第二天起床后,和两位老居士去挂了二道汤。在斋堂门口,看到僧人们鱼贯而出,当家师恭立门旁,等众僧出来后尾随而去。当家师法号大安,出家前曾是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教授,退休前已经信佛,退休后五次占卜都被点化为应该出家。短短几年,法师已身居高位,闻名遐迩,东林寺的法轮常转前程似锦。

    临行前去了寺院后场。寺院泉多,藏经楼后分别有卓锡泉、聪明泉、菩萨泉、观音泉以及一些不知名的井眼。沿着一百多级的台阶往上可到文佛塔。石砌的塔身为白色,呈七层八角样式。

    昨天同房的两位年轻居士已在这里扫塔。他们问我要往哪里去,又笑着劝我不要再走了,这里不错,就在这里出家吧。我感谢他们的好意,希望他们在这里早日开悟,早日得道圆满……

    2007.4.19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访庐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aun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