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正确看待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如何正确看待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作者: 有来学 | 来源:发表于2019-01-16 12:53 被阅读0次

    撰文 /   ©  李子璐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安史之乱

    中学历史书告诉我们,这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

    许多妇孺皆知的“大人物”,都在这场乱局里,被改变了命运。

    比如贵妃杨玉环,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妃黛无颜色”的绝世美女,成了马嵬驿的一缕幽魂。

    再比如诗人王维,一个寄情山水的佛性中年,却被叛军胁迫着当了“唐奸”。【这个故事在我的上一篇文章中有讲到哦:不一样的王维(六):人生之大起大落,实在刺激

    中国人常说:“多难兴邦”——在一定程度上,多灾多难反而能让国家更兴盛。

    为什么?

    因为,苦难会塑造伟大的人格许多伟大的人格集合起来,便足以支撑起一个伟大的国家。这些人,我们称之为“国之脊梁”,他们的言行,都足以作为千秋万世共同瞻仰的模范。

    在安史之乱中,最担得起这四个字的,非颜真卿莫属。

    我们总是用“书法家”来定义颜真卿,实在是大大地低估了他老人家。

    这就好比:

    A:哇,XX哥哥(某明星)好帅啊,唱歌真好听!

    B:切,他除了唱歌,还会跳舞、演戏、讲脱口秀,麻烦你多了解一点再来黑,好吗?

    是的,我真的认为——只用“书法家”来称呼颜真卿,就是在黑他。除了书法,颜真卿还是一代名臣、军事家、文学家。

    书法只是他的一项技能、一种表达自我的工具。只不过他的书法实在太好,以至于“喧宾夺主”,成了天字第一号人设。

    比如说,最近引起轩然大波的《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

    在大部分人的认知里,这幅字是“天下第二行书”。考虑到排在前面的《兰亭序》,真迹已经消失在唐太宗坟墓的黄土里了,《祭侄文稿》就是实际上的“天下第一”。

    简单地讲,就是“国宝中的国宝”,中华文明史的代表性杰作。

    但是,让我们用最世俗的眼光欣赏一下《祭侄文稿》,它好看吗?

    比如,这一部分:

    第一印象:涂涂抹抹;

    第二印象:字形凌乱;

    第三印象:放大了看,还有很多写坏的“败笔”,很多墨水不足的“枯笔”。

    总之,就是卷面“脏、乱、差”,写得 “不走心”,按中高考标准,要扣1-3分。

    再来看看王献之的《洛神赋》,似乎这才是现代人喜欢的精致的美?

    洛神赋

    难道“天下第二行书”就这水平?

    其实,字的“不走心”,恰恰是因为颜真卿写得“太走心”。顾名思义,《祭侄文稿》,是祭奠侄子所写的。而实际上,颜真卿面临的苦难,又远远不是侄子的死可以概括的。

    安史之乱爆发之后,颜真卿镇守平原,哥哥颜杲卿镇守常山,兄弟俩成了阻挡叛军的第一道屏障。侄子颜季明则在平原、常山之间来回奔波,负责传递消息。

    颜真卿

    颜家两代人,全部投入到了保卫家国的战斗中。

    安禄山把颜家视作眼中钉,集结大军攻破常山。颜杲卿被割舌、砍手后杀害,颜季明也被斩首,颜家三十几口全部殉难。

    当时,颜真卿是怎样的痛苦、悲伤、甚至绝望,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安史之乱被平定后,颜真卿才终于找到了侄子的头骨。用它做依托,颜真卿才有机会正式祭奠死去的亲人们。

    而当时为祭文打的草稿,就是这幅《祭侄文稿》。

    所以,涂涂抹抹,是因为边构思边写作。字形凌乱、“败笔”、“枯笔”,都是因为睹物思人,心中的痛苦汹涌澎湃,已经完全无暇去担心字写得如何了。

    现在再看这幅“脏、乱、差”的书法,是否又有不同的感觉呢?

    似乎,这些杂乱无章、大小不一的字,一个个都变成了颜真卿心中,纠结的、千头万绪的、无法解开的情绪。

    这个始终以国家为先的中年汉子,在奉献一切之后,在功成名就之后,又是如何面对私情的呢?

    只能创造漂亮作品的人,叫工匠;能用作品表达情感的,叫艺术家;能用作品传递价值观的,叫大师。

    颜真卿用一生,诠释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坚忍不拔”和“大公无私”。时至今日,中国又怎能缺少这两种品质呢?

    所以,我们决不能单纯地把《祭侄文稿》看成一幅书法作品,它也是文明不可或缺的高尚价值观的载体。而保护《祭侄文稿》,也不仅仅是保存一件文物,更是守护一种价值观。期望着千百年后,子孙们对着它,还能感受到灵魂的共鸣。

    然而,现状却不容乐观。

    台北故宫

    解放后,《祭侄文稿》从北京故宫“移居”台北故宫,从那以后,它就很少离开,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更是从未展览过。直到日前,才传出《祭侄文稿》将于今天开始,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的消息。

    “台北故宫”将国宝借日本引众怒 

    啥?中国国宝,自己人没得看,先紧着日本人?

    这要是不容易坏的文物也就算了。收藏界有句话:“纸寿千年”,自然条件下,纸张的寿命不会超过一千年。而《祭侄文稿》已经1200多岁了。每动一次,都有极大可能遭受不可逆的损伤。更何况,日本在保护外借文物上,实在是劣迹斑斑,最有名的一例:

    2011年,篆刻艺术的国宝——《西泠八家印存》在日本展览,之后神秘丢失,至今下落不明。

    借一个别人的类比:这就好像家里120岁的老人,你放心让他出国吗?更何况,去的地方还不太平。

    更何况,这次“日本交流展览”,从头到尾都不正常。

    第一, 日本那边的宣传早已铺天盖地,而作为出借方的台湾,却连提都不提。


    第二, 日本那边硕大的展览宣传海报上,竟然只在背面底部,用蝇头小字标注了出借方的全称——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馆。

    【Tip:“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馆”是台湾地区的自称,我们是不承认的哦~~~】

    第三, 消息爆出后,台北故宫官方的操作也令人窒息——先撒谎否认【啪!被打脸】,然后又甩锅前任院长【啪!又被打脸】。

    不宣传、不署名、不承认,哪怕用最大的善意去看待这一系列的操作,也很难说它清清白白,反而像极了小孩做错事被发现后,畏畏缩缩的样子。

    而根据最新的消息,日本方面压根就没有给《祭侄文稿》特殊保护,一切待遇与其余展品相同,只规定了“不能开闪光灯”

    实在不知道应该唾骂台当局当权者的媚态,还是苦笑他们“热脸贴了冷屁股”的窘态。

    还是用咱们王部长的霸气宣告,压一压这股“卖祖求荣”的邪气。

    © 声明 / 本文由有来学公众号(ID:youlaixue)原创出品,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正确看待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axm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