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须臾不离”最后都变成“避之不及”

为什么“须臾不离”最后都变成“避之不及”

作者: 羽宙儿 | 来源:发表于2018-01-28 21:22 被阅读13次

    远香近臭,有点社会经验的人,对此都会有感触。

    小时候常听的反面事例是我三姨。我三姨手巧,热心肠,但是长了一口刀子嘴。她很容易跟人打成一片,但说翻脸也很快。所以,这一天还听三姨挂念在嘴边的“好”人,第二天可能被三姨骂得一无是处。

    那时,我就常想,万不可像三姨那样,热心付出很多,但怨恨也多,最后真正站在身边支持和爱戴的没几个。

    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走得太近的,终归都远离。

    也不知道年纪轻轻哪里来的这么深刻、彻底的绝望和悲凉,就像常说“人间不值得”的李诞一样——那种天生的绝望,究竟从哪里来?

    本着这样一个悲凉绝望的理念,我一直要求自己做个不过不失的人。哪怕我认知有限,但最起码在我认知范围内,做到不过不失。随着认知的发展,一些言行会有调整,但“分寸”二字,始终是我生活中的一个关键词。

    说话做事,都拿着尺量,难免失却温度,所以,“冷”就成了我的一个标签。

    身边的人会说,不觉得啊,可能第一眼看上去是冷冷的,不过只要一开口,就没有了那种感觉啊。

    但我是知道自己内心那种不允许与人靠得太近的疏离感的。接连几天在一起的,会刻意避开几天;来往得太密集的,会止笑冷脸;说得太深入的,会不肯应声;打探的问题太隐私的,在心里把对方划进黑名单。

    以人为镜,从别人身上看自己,常问自己,我用他的方式待他,他怎样?苦笑一声后,还是决定不允许自己用同类方式进犯别人。

    亲密的不那么挚烈,也就免却了分裂,以及分裂时的悲怆。

    不然呢,放眼望去,所有的“须臾不离”,最终都会变成“避之不及”。或者可以说,所有那些“避之不及”的,都曾“须臾不离”。

    知己在远方。朝朝暮暮一个屋檐下,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只能做熟悉的陌生人。

    虎生尤可近,人熟不堪亲。太亲近,没了恭敬心,举手投足、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太忠于本心,难免没了“分寸”。世上有两种东西无法直视,太阳和人心。再强大的人,也无法堪负一颗不加遮掩的心。

    马未都说:“亲人要生,生人要熟,熟人要亲。” 我心戚戚然。

    注: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又一年,孩子大了,大人更大。要带孩子看景色,要带孩子去见人,每个人都没办法生活在真空,都要体味生活,酸甜苦辣咸,样样齐全。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带着他,带着礼物,揣着卡,不抗拒,全包容,练达走天下。

    001 尺寸

    002 善良

    003 锋芒

    004 包容

    启程前自勉。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须臾不离”最后都变成“避之不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baz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