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鸾英
断舍离被人熟识是因为它是一套高效的现代家居整理方法,而之前参加的一场微信群的信息讨论时,我却深感信息也需要断舍离。
因为最近自己在研究社群,所以加了一个与此有关的微信群,而那晚就是要邀请一个大咖来讲解和培训当前我国的社群现状以及走向的。讲解的过程很精彩,刨析的也是一针见血。结合大咖的理论,我联系自己的实际分析了一两个例子,总体来说是受益匪浅。最后的时刻,这位大咖建议大家最好自己能经营一个社群,这样会更加有利于理解今晚的理论;同时说要是经营的好就能被这位大咖加入到自己的核心队伍中间来。此话一出,很多人都蠢蠢欲动,纷纷提出来自己想要尝试,在巨大的人言和激情下,屏幕这边的我也有些蠢蠢欲动了!四五分钟后,看着群内越来越激愤的人群,我下意识的屏蔽了这个群,开始洗漱、运动、看书。
做完这一系列活动后,我开始冷静思考。我原本只是想了解一下,但是还没有正式打算开始社群经营,怎么听完一个讨论后就变得如此的焦躁不安,并神奇的想着这方面的规划。我反问自己如果真的转向社群,那么我已经坚持的一些事情必然有所变动,那么相比这种变动我自己愿意吗?人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不能兼顾太多,太多只会杂而不精。深思之后,我的答案是——放弃社群。
经过这次培训,也忽然意识到最近被两个人牵着鼻子走了,而这种走向还是我无意识下进行的。一个是微博上的所谓“牛人”,一个是微信公众号里的“大神”(这是我对他们的称呼,不是特指)。
前段时间经别人介绍专注了这两人,应该说自关注后,我的微博和微信上,每天都是他们刷频的状态。一方面羡慕对方的输出和阅读量,一方面对自己的现状产生了怀疑,不觉间还有了自卑情绪,也一方面思考这种刷频的频率下他们是怎么做到还能把书看完的。可以说那段时间的日子过的混乱而拥挤。写不出文章,也看不进去书,焦躁不时光临于我,干什么事情都没有耐心。有一次我终于忍不住向一个财蜜抱怨到,为什么关注了他们之后,整个人心都不能静下来了,每次看到他们的言论,人都变得浮躁而烦闷。那晚我知道了问题所在,立马翻开手机,果断取关,瞬间感觉世界平静了。
不可否认一些人的能量很强大,似乎每天都能精神满满,像打了鸡血一样斗志昂扬。这样的人也很容易感染身边的人,但是不是每一个受影响的人都适合呢?
答案是否定的,每个人的发展都有自己的特征,所以教育上才讲究因材施教。之前在看《学会学习》时,里面就讲到由于脑结构的特性不同,人们的记忆方式不同,选择的学习方式也就不同。有的人习惯坐着背书,有的人喜欢边走边读;又得人认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喜欢边抄边记,但也有人认为光顾着“抄”,反而记不住内容。所以适合自己最重要。我之前一段时间的状态就是受了外界影响后而乱了自己的步伐,而显然这种影响对我是不合适的。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加速了信息的传播和交换,各类文章让人应接不暇。现在自媒体的出现更是让信息传播到了光速的时代。我们需要信息来了解世界,但是不能让信息包围了我们,所以需要对一些信息传递做个断舍离。
原意下的断舍离:
断:对于哪些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不买、不收;
舍: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
离:远离物质的诱惑,放弃对物品的执着,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
基于此,那晚我简单的画了一个思维导图,而且在一个网友的帮助下做了Y轴和X轴任务分配。
1.断:有选择的取关公众号。一是取关了很多大号。我是比较早的接触到公众号,所以知道当前的市场差不多饱和,虽有原创标识但是也不可避免的一些大号的相似度极高,所以留下一个自己比较满意的。二是保留一些个人特色的,并且这些个人的运营是高于自己一到三个档次的,这个更有利于自己的学习,相对于大号这些号更具有学习性和操作性。
2.舍:舍弃微博上和微信上自己关注的“僵尸”、删除那些以为会有用的截屏。它们占用了手机内存却并没有存在的必要,果断行事,省出空间以备他用。
3.离:手机和网络方便快捷,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要做的的离就是减少对它们的依赖。我用时间刻度来减少对其的查看,采用了X轴和Y轴的方式,把这种依赖减少下来,并给自己了一段适应时间,以防突然的严格实施自己坚持不下来。
整理家居的断舍离是通过对外物的整理达到对内心的整理,而信息上的断舍离却是通过对信息的选择来达到整理内心的作用。
这样做已经一周,写文和看书重新步入了正轨,两天一文和晨读一小时都回归了我的生活;没有因为刷频使得手机不时传来的震动,我全心投入到做事情中去,效率提高了很多;原来的计划也开始按部就班的实施起来,一步一步的做着初期的积累。心情平静,生活又开始朝着有奔头的方向发展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