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小学综合素质
《小学综合素质》 模块一职业理念 教师观—第二节 新课程背景下的

《小学综合素质》 模块一职业理念 教师观—第二节 新课程背景下的

作者: 小拾一 | 来源:发表于2022-03-04 17:27 被阅读0次

    张老师根据自己班级情况,为解决班级内部班干部的人际关系问题,建立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自主开发了“和谐人际”的班级课程,这体现了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四年级的小虎是慢性子,做什么事都很慢,同学们不太喜欢跟他玩,但班主任老师总是在班上夸小虎做事细心,很少犯错。班主任的做法(正确,在师生关系上班主任能尊重、赞赏学生)

    师范大学刚毕业的小李性格活泼开朗,为人风趣幽默,喜欢跟孩子相处,工作没多久就俘获了一众学生的“芳心”,孩子们有什么话都愿意跟小李说。一次,班上的明明找到小李倾吐心声,抱怨他们的班主任安老师偏心,区别对待班上的同学,还列举了安老师的“累累罪行”。作为安老师的同事,小李也早就发现安老师存在一些不当做法。此时,他应该(帮助明明分析事情的原委,让他认识到安老师对他的爱护,并找机会跟安老师沟通)。

    语文老师想在课上播放《老师难忘的回忆》视频。录制时各科老师纷纷响应,都来帮忙,这体现的是(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某所小学,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抓分数,把学生考分作为评定三好学生的唯一标准,把各种平均分数作为评定各科教师教育质量的全部依据。学校的做法(不符合新课改的评价理念)。

    小微在课堂上总是默默无言,陈老师给她写道:“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一个聪明文静的孩子。每一次作业,你总是那么认真;每一节课上,你是那么专心。什么时候,能让老师听到你甜美的声音呢?”关于陈老师的做法,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陈老师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变化,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

    A.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B.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权威、批评

    C.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导、答疑

    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独立自主精神

    一名就读于苏州某小学的王同学,因为在上音乐课时自言自语,被音乐老师用封箱胶带施以“封嘴”半节课的惩罚。下列关于该音乐老师课堂问题处理方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该老师没有顾及王同学的自尊及人格

    B.该老师应对王同学的行为进行批评训斥,而不应该以“封嘴”惩罚

    C.该老师应激励王同学与其他学生建立良好的课堂行为

    D.该老师应及时寻找王同学自言自语的原因

    对某一数学题,小卫和小波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同样的答案。周老师没有简单判断孰优孰劣,而是请他们上台陈述自己思考、推理、证明的步骤。这一做法体现了周老师具有(关注过程的教学理念)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李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了一个问题,并请一名学生回答,结果这名学生答不上来。李老师很生气,冲着这名学生说道:“整天上课开小差,不认真听讲。这么简答的问题都答不上来,太笨了,坐下!”李老师的做法(错误,不应该对学生冷言冷语、讽刺挖苦)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提现了新型师生关系的(教学相长)特点。

    新课程总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A.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B.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推广者

    C.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模仿者

    D.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独立的教师

    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工作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下列关于师生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D)

    A.师生在教学内容上结成授受关系

    B.教师指导、引导学生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助发展

    C.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D.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输出——吸收的关系

    师生关系体系中最高层次的关系形式是(伦理关系)

    在(专制型)师生关系中,教师教学责任心强,但不讲究方式方法,不注意听取学生的意愿和与学生的协作,学生对教师只能唯命是从,不能发挥独立性和创造性,学习是被动的。

    某学校邀请专家来做教育理念辅导报告,夏老师拒绝参加,他说:“学那些理论没有用,把自己的课上好才是教师的看家本领。”夏老师的说法(错误,教师应该不断提高理论素养)

    教育活动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是(师生关系)

    本学期四(1)班方老师组织学生开展了多次防火、防灾及交通安全等主题活动。这表明方老师(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


    材料:

    历史课上,教师让学生阅读有关古希腊和中国古代神话的两段描述,然后提问:“从这两段描述中,可以发现古希腊神话和古代中国神话有什么不同?”学生甲回答:“希腊神话有比较完整的系统,而中国神话比较零散。”教师点评道:“这位同学的回答很不完整,哪位同学来补充一下?”这时。家同学羞得满脸通红,而班里则是一片宁静。

    课后历史老师回到办公室就高谈阔论说道,现在的学生脑子怎么这么笨,我之前都讲过类似的居然还不会,考试成绩差真是活该啊,反正我已经尽力了,就这样吧。

    问题:

    运用教师观的知识,评价该教师的行为。

    【解析】

    该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教师观,需要我们引以为戒。

    首先,新课改的教师观强调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尊重和赞赏学生。材料中,对于学生的答案,教师没有引导其继续思考,理解古代神话的含义和特点,而是用自己的标准,一味地否定学生,没有通过点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对甲学生的回答用“很不完整”予以了否定,使答题的学生缺乏自信心,同时教师的情感态度也直接影响了答题学生的学习情绪,致使其他同学产生了不良的消极情绪。

    其次,新课改的教师观强调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应及时反思。材料中的教师在面对学生回答时,没有思考教学出现问题的原因,一味地指责和埋怨学生笨,没有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

    因此,作为教师,要践行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要尊重和赞赏学生,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知识和心理的成长,努力成为反思的实践者。

    材料:

    11岁的时候,她上六年级,成绩并不好,在班上显得很普通,一次期中考试前,她的同班好友悄悄把她拉过来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有了这次考试的卷子了。”原来,离她们学校不远的另一个学校已经考过,他们用一样的卷子。

    那是张数学试卷,按真实水平,她是无法及格的。但是,那次考试她考了全年级第一,以她的成绩而论,这让她的同学无法相信也不能接受,于是关于她这次考试成绩是舞弊得来的说法便不胫而走。但是舞弊也不可能得98分呀,只有数学老师表扬了她并鼓励了她,说她进步很快,以后肯定还会考出更好的成绩来。那一刻,她差点流泪,她没有想到老师会相信她。

    从那以后,为了证明自己没有舞弊,为了对得起老师那句话,她就像疯了一样地学习,并从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不久,她的成绩果然跃居全班第一。一年后,她考上了重点高中。三年以后,她考上了北大。再后来,她去美国留学了。十几年后,她回到了母校做报告时,坦率地给学弟学妹们说自己的故事。当时已经是白发苍苍的数学老师接着她的话说出了实情:“孩子,当时我知道你舞弊了,但我想,也许你能从此发奋,所以我没有批评你,而是给了你鼓励和信任。”

    问题 :

    请运用新课改的学生观分析该老师的教育行为。

    【解析】

    材料中数学老师的做法符合新课改背景下的“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新课改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处在发展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巨大的潜能。材料中,面对学生的舞弊事件,老师没有采用严厉批评、追查责任的惯用方法,而是鼓励学生、给予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这样的做法不仅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还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其次,新课改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不以教师的意志而转移。材料中,教师了解到学生做了错事心里不安、知错欲改的心理,因而对于学生的舞弊问题,教师没有把事情挑明,也没有当众指责学生,而是鼓励学生,相信学生之后能考出更加优异的成绩。这样的做法说明教师看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有效地解决了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因此,作为教师,要践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势利导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材料:那年由于工作调动,我到新的学校报到时,已经开学一个多月了。可我接手的是怎样的一个班呀,课堂上总是乱哄哄的,搞小动作的,交头接耳的,坐立不安的……令你应接不暇。下课铃一响,几十个孩子纷纷从座上弹起来,争先恐后地冲向门口。我从事教学已有十六年了,在那段时间,几乎试过了我所知道的一切方法,就是不能把这个班搞好。我暗暗地等待着时机,准备“杀一儆百”。功夫不负有心人,机会终于来了,号称“大圣”的孙琦,课间把一块快要融化的雪糕,扔在邻班一男生的身上,来了个漂亮的“仙女散花”。先是其班主任气咻咻地跑来告状,下午邻班男生的父母又来讨说法。我带着满腔的怒气,决定让孙琦写一份2000字的检查。再一次班会课上,我把孙琦叫到讲台上,让他当众读自己的检查,并让其他同学来指出他的错误,希望别的同学能够引以为鉴。

    问题:

    请运用新课改的学生观分析该老师的教育行为。

    【解析】

    该老师的做法是不恰当的,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首先,该老师的做法违背了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这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的小错误就否定学生。材料中,当学而思翻了错误时,教师没有看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潜力,而是气鼓鼓地酝酿惩罚学生的决定,准备“杀一儆百”,老师的做法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其次,该教师的做法违背了学生是独特的人。老师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材料中,教师没有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没有根据孙琦个人的不足进行引导和教育,该做法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不利于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后,该老师的做法违背了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责权的主体,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材料中,教师惩罚学生写2000字检查并让其他同学当众指出错误,该做法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可能会给孙琦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也不利于学生之间团结协作。

    因此,作为教师,要践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看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因势利导的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材料:

    摆在班主任冯老师面前的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一起人数众多、性质颇为严重的作弊事件。语文课代表为了帮助其他同学掌握语法知识,在征得任课老师同意后,在自习课上组织同学们测验。测验结束后,班长向冯老师汇报“一切正常”。冯老师正为学生们的自觉行为感到高兴,准备给全班同学一次嘉奖。岂料课后学生反映,测验时看书的人不少,连班长也在内。怎样处理这起作弊事件呢?在全班同学面前直接提出这个问题,责令作弊者自动坦白,要求知情者检举揭发,把嫌疑分子一个个叫来办公室审问……这样的办法有什么积极的作用呢?第二天上课时,冯老师神情自若,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他在黑板上写上汤姆斯·麦考莱的一句名言:“在真相肯定永无人知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能显示他的品格。”接着又给学生们讲了一个人在回忆自己三十年前一次考试作弊时的懊悔心情。讲完故事,冯老师要求每个学生记下汤姆斯·麦考莱的名言,同时要求他们写一篇体会,题目是《心灵的答卷》。冯老师平静、沉着的态度大大出乎学生们的意料,而汤姆斯·麦考莱的名言则深深地震撼了学生们的心灵。第二天,每个同学都交出了惭愧、悔恨高德“心灵答卷”。显然,冯老师对这次作弊事件的处理是卓有成效的,它的教育影响十分深刻而久远。

    问题:

    请运用新课改的学生观分析冯老师的教育行为。

    【解析】

    冯老师的做法,符合了新课改背景下的“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新课改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处在发展过程中,有发展的潜力。材料中,面对学生的作弊事件,冯老师没有采用眼里批评、追查责任的惯用方法,而是给学生改正错误、自我发展的机会,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其次,新课改的学生观强调学生的独立意义的人,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材料中,冯老师对学生作弊的问题,没有用批评检举等方式正面管教,而是依据学生做了错事心里不安、知错欲改的心理,采取了一个足以震撼学生心灵的措施——要求每个学生记下汤姆斯·麦考莱的名言并写出心得体会,巧妙地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藏在友好和无拘束的情境中,卓有成效地解决了问题。

    因此,作为教师,要践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看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势利导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材料:

    下面是某老师的一段回忆:

    一年级时,她时常一个人坐在教室的一角,不跟别的孩子交流和玩耍。

    三年级时,她还是经常一个人坐在那里,怯生生地看着周围。

    后来几年,她喜欢独自到图书馆读书,极少跟同学交往。

    许多年后的一天,她出现在教室门口,小声对我说:“老师,您还记得我吗?”我说:“当然记得,真高兴再看到你。”

    “小学时您教过我,我今天是有事找您,朋友说可以绝对信任您。”

    “我会尽量帮助你,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问。

    接下来几个月,我们经常见面,听她说童年的事情,说到激动处,她会尖叫、痛苦,听到她悲惨的童年回忆,我忍不住泪流满面。

    我说:“对不起!真是对不起!我当时不知道,一点都不知道。”

    大约六岁时,她就开始被酗酒的继父不断地谩骂、殴打、凌辱。可是学校的老师,都没有人注意到。

    上了大学后,她再也压制不住了,尝尝自残。辅导员老师坚持让她接受治疗,但毫无起色。后来,她找到我跟她一起面对治疗的过程。

    十年里,她恢复了很多,我也进步很多。现在,我会从隐而不显的线索中去发现学生面临的问题,并且想办法帮助他们。

    我知道,没有人是完美的,可是,国家与家庭托付给我的孩子,我应该好好地去照顾他们,同样的错误,实在是不应该的。

    问题:

    从教师观的角度,你从材料中获得哪些启示?

    【解析】

    这位教师的回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完成了现代教师角色和行为的转变。

    一方面,在教师角色方面,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而这种发展不只是在学业方面,更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材料中的教师在十年前知识注重知识的传授,没有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对于学生由于继父凌辱而造成的心理阴影“一点都不知道”,而十年后,教师“会从隐而不显的线索中区发现学生面临的问题,并且想办法帮助他们”。

    另一方面,在教师行为方面,新的教师观强调教师的反思。材料中的教师能够从材料中反思自己的过失,认识到“同样的错误如果再犯,实在是不应该的”,体现了教师行为的转变。

    材料:

    刚接班的末老师在班上设置了一个“微语”本,要求同学们各取一个昵称,每天可以在“微语”本上卸下自己的感想。同学们都非常兴奋,纷纷在本子上留言,坦陈进入六年级后的心声。

    一天,宋老师在“微语”本上发现一个署名为“霜美人”的留言。字里行间透出来失落和伤感。霜美人是谁呢?他(她)怎么了?带着疑惑,宋老师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对比字迹,发现霜美人原来是一个大眼睛的女生——李小霜。

    经了解,原来小霜自幼父母双亡,从小就由爷爷奶奶抚养,家庭拮据。但小霜学习十分努力,成绩优秀,每年都被评为优秀学生,学习之余,她还坚持自己的业余爱好——舞蹈。

    有一天,宋老师对小霜说:“我刚接手咱们班,对同学们都不了解,不如你当我的助手,好吗?”小霜爽快地答应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宋老师对小霜更加关注了,在生活上关心,照顾,学习上严格要求,同时,利用班会等机会,让李小霜展示舞蹈特长,慢慢地,小霜在“微语”本上的留言渐渐不再显得忧伤了。在协助宋老师的班级工作上,她也很主动,十分负责,人也自信多了。

    在学校组织的迎新年联欢晚会上,小霜别具创意的用报纸折叠了一套晚礼服,在舞台上走秀。演出很成功,小霜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宋老师的教学行为。

    【解析】

    宋老师的行为贯彻了教师职业道德,具体分析如下:

    (1)宋老师贯彻了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材料中宋老师生活上关心照顾,学习上严格要求她,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2)宋老师贯彻了教书育人。教书育人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材料中宋老师针对小霜的特点,鼓励她展示特长,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宋老师贯彻了爱岗敬业。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对工作高度负责。材料中宋老师对待学生存在的问题,认真尽职尽责的处理,践行了自己作为教师应尽的职责。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积极践行教师职业道德,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班主任王老师的班上,有一位姓徐的同学,很聪明,大自我约束能力很差,经常迟到。一次,这位同学像往常那样又迟到了,王老师在教师门口拦住了他,不让他进教教室。王老师看到他一副睡眼惺忪的样子,不禁火冒三丈,恶狠狠地批评他,言语中还带着一些侮辱人的话。当时,徐同学就与王老师吵了起来,说王老师侮辱他的人格,。正在僵持不下的时候,被校长看到了,校长把徐同学叫到一边,很和气地对他谈了一些什么。徐同学起初很生气,后来渐渐平静了下来。课间的时候,徐同学向王老师表示道歉,他的道歉反而让王老师感到不好意思。王老师不由自主地对徐同学说:“老师那样粗暴地对待你是不对的。”伺候,王老师对自己过去常常用粗暴方式处理学生问题的行为进行了反思。在以后与学生的交往中,王老师也渐渐学会了对学生给予尊重和理解。

    现在,徐同学正在大学读书,每年暑假回来都去看望王老师。两个人成了十分要好的朋友。

    问题:

    请运用师生关系的相关理论分析上述材料,并阐述你所获得的启示。

    【解析】

    (1)材料中,王老师恶狠狠地批评徐同学,言语中还带有侮辱人的话,者说明他没有做到热爱、尊重学生,对徐同学来说是不公平的。热爱学生包括热爱所有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经常走到学生之中,忌讳挖苦、讽刺和粗暴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特别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避免师生对立。教师处理问题必须公正无私,使学生心悦诚服。

    (2)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发生矛盾是难免的。教师要善于驾驭自己的情绪,冷静全面地分析矛盾,正视自身的问题,敢于自我批评,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或必要的等待、解释等。要能与学生心理互换,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理解学生,帮助学生,满足学生的正当要求,启发学生自省改错。很显然,材料中的王老师一开始并没有做到这些,反而是校长做到了这一点。

    (3)王老师经过反思,改变了自己用粗暴方式处理问题的思路,这体现了其道德素质的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是学生尊重教师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提高教育影响力的保证。教师以其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来为学生提供高校而优质的服务,也必然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几个学生正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位老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回答。“胡说,蚂蚁怎么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问题:

    请从教师职业理念的角度分析该教师的行为。

    【解析】

    材料中该教师的做法不符合素质教育、现代学生观和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观的要求,因此是不正确的。

    (1)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材料中该教师对于学生的新奇想法不仅不予以表扬反而加以遏制,没有针对学生的兴趣加以引导,因材施教。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2)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师应该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做法,在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把学生看作孩子。此外,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当学生对蚂蚁产生新的认识时,教师不能以自己的论断否定、斥责他们。

    (3)新型教师观强调尊重和赞赏,帮助和引导。在学生说蚂蚁会唱歌时,教师应该尊重他们的想法,并引导他们去探索,获取更多的知识,而不是生气地否定斥责。

    (4)民主平等是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民主平等要求教师理解学生,发挥权力性影响,并一视同仁地与所有学生交往,善于倾听不同意见,同时也要求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学会合作和共同学习。材料中该教师的行为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模式,不符合现代师生关系的要求。

    赵老师在公开课上提问时,用手指着后面说:“这个问题,请后面那位漂亮的女同学回答。”听课的老师们不约而同的把目光投向他所指的方向,寻找那个“漂亮”的学生。一个女生站了起来,正欲开口回答,老师连忙用手制止:“我指的是你后面穿粉红衣服的那位女同学。”这个站起来的女生羞愧得无地自容,满面通红地坐下,趴在书桌上好长一段时间。

    问题: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赵老师的做法。

    【解析】

    (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关爱学生。关爱学生即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爱是教育的灵魂,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2)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一定要平等地对待学生。教师要把学生当做一个有思想、有感情、懂得善恶的人来看待,并平等对待没名学生,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宽容和信任学生。

    (3)材料中赵老师的言行不符合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上海了学生的自尊,变相歧视和挖苦学生,是不尊重学生人格的行为。

    王华原来是个很爱提问的人,可每次提问都被老师给否定了。记得有一次,语文老师在教古诗时,王华觉得有异议,就向老师提出问题,但老师还是否定了王华的提问,这使王华怀疑自己的思考和问题是否有意义,从此以后,他再也不向老师提问题了。

    问题:

    结合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解析】

    (1)该材料中教师的行为违背了关爱学生的师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关爱学生”一条指出,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材料中教师的表现和行为如果长期发展下去,将会压抑或束缚学生思考和探讨问题的积极性,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不利于学生学习,也不利于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2)教师应做到教书育人。对爱动脑、爱提问的学生在态度和行为上给予肯定,做到因材施教:以学生提出的问题激活全班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共同寻求合理的结论,做到循循善诱。这是素质教育下新型师生观的必然要求,有利于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材料中教师不应该匆忙否定学生提问,而是应该适时给予引导,激发学生兴趣和潜力,与其一起寻找合理的解释,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会知识。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焦老师想出在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招,对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和上课认证的同学,都发了红包。此举一出,他的课学生没一个逃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变好。此事传出,该校老师和学生表示认可,觉得这个做法有新意。媒体报道后,引发争议,有家长明确反对老师这种做法,认为用钱引导学生上课,会让孩子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

    对以上这件事,你怎么看?请就焦老师、学生或家长的表现,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立立意,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范文】

    自身的觉悟胜过金钱换来的专注,某职业学校教师为督促学生学习,课后发红包奖励上课认真和学习优秀的同学,此举一出,贪玩的学生纷纷改邪归正,师生关系得到改善。可此教师发红包的行为,展现了一种教师讨好学生的媚态,虽然促进了学生学习,却有些背离教育本意。有些人可能认为这是奖学金的一种变化,演化版。可这样泛滥的金钱诱导真的是奖学金的一种演化吗?有人说这是一种创新,是奖学金模式的细化,引导奖励机制的一种革新。这样以利益为饵的行为真的配得上创新的高帽吗?现存的奖学金制度是一种奖励机制,是在发现一个人的优秀作为与良好表现后对其努力的一种肯定。这种奖励肯定初创造,鼓励再创造,并弘扬正确的价值观。但反观这个上课红包,它更多的是以金钱为诱饵引导学生完成老师所肯定的事情。前者是一个人开疆拓土,达到巅峰后立下丰碑,受人肯定;而后者是先立下丰碑,再用各种方式鞭打驱策人们前行。可以说这样的行为非但不是进步,反而是一种可怕的野蛮倒退。此种所谓的创新模式,失去了诱饵之后,一切便回归原样,坏的仍旧坏,错的仍旧错,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教育就是教之育之,而非驱之驭之。知识用以学而非以记,正如学导以义而非以利。歧视该老师的行为确寓意颇深。课堂上的知识,学则有红包,不学则无。在职业学校,课上学的每一个知识都可能化为未来的技能,在社会获得十倍百倍的收益。老师的行为让学生知道学习有钱赚。可是他没能更深入地让他们明白,除去了他发的红包,他们学习仍能赚钱,只是赚的是看不见、感受不到的未来的钱。若教师能有所改进,引导他们发现上课学习得到的不只是微信红包,还有未来的工作与舒适,这或许不失为一个尝试。毕竟学生发自内心的觉悟更胜于金钱所换来的专注。而这也正是教育的意义所在,教之育之,引之于正道,授之以渔术。教育不是改变一个人,而是引导一个人由内到外发生升华。像焦老师那样,当前的教育可以有千奇百怪的新招,来引起学生的专注,但没有触及本质的引导,都只是徒劳。千金散尽已然不会还复来。【名师点评】试题提供的是一个贴近学生生活体验的故事,讲述了一位高校老师为了督促学生学习,采取在课后发红包的“新招”而引发的讨论。文章开端先对这个故事进行概括,又以范文的方式提出质疑,表明了作者的态度。接着,通过对奖学金制度的论述,点出教育学生,不能以利诱之,而是要让学生有发自内心的觉悟,主动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所带来的利益远大于眼前。最后,再次点明主旨,教育的本质是引导人从内心产生觉悟,然后主动去学习,与题目前后呼应。

    某教师在文章中曾经写到:在一次作文课讲课上,让一个男生上讲台朗读,结果这位略有口吃的学生遭到了哄笑。

    “台下的同学们紧紧注视着他,课堂里死寂一片。沉默中,我突然从后悔自责中醒悟,我不是也有过临场时的恐惧和冷场时手足无措的尴尬吗?然而你是自信战胜了一切。有时候一次小小的成功能够集火一个人的巨大的自信,可一次难忘的失败也往往可以摧毁一个人仅有的一点自信。眼前这个男孩难道会陷入后一种情形吗?不,绝不能。我终于微笑着开口了,”既然他不太习惯在众目睽睽之下说话,那索性我们大家都趴在桌上,不看,只用耳朵听把!“我带头走到教室最后,背对着讲台站定,同学们也纷纷趴下头来。终于,我的背后传来了羞怯的声音。那的确是一篇号文章,写的是他和父亲间的故事。因为动情的缘故,我听到他的声音渐渐响了起来,停顿也不多,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声情并茂了,我知道他已经渐渐进入了状态,涌上心头的阵阵窃喜使我禁不住悄悄回头看看他。我竟然发现台下早已经有不少学生抬起头,默默地、赞许地注视着他。朗读结束后,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不仅仅是给予这篇作文的。”

    问题:

    从教师观的角度来评析这位老师的做法。

    【解析】

    这位老师的做法是恰当的,是值得称许的,你发了学生的自信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践行了教师观的要求。

    (1)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材料中,老师不仅关注学生的作文水平,更加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和心理成长,帮助学生避免了有可能的失败带来的挫折,也帮助学生建立了自信。

    (2)新课改下教师行为的转变要求教师对待学生要尊重与赞赏。材料中,教师背对讲台的行为既是一种教育机制,野食对这位口吃学生的尊重。

    (3)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反思的研究者,在行为上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材料中,教师用自己的感受来理解学生、讲教学中的案例写成文章都是其自我反思的方式。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全面贯彻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用爱心和责任心,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保驾护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学综合素质》 模块一职业理念 教师观—第二节 新课程背景下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bbq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