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一直以来,我都是对求神拜佛这事敬而远之,内心十分抵触,认为它只不过是迷信的把戏。最近读了一篇文章,文中对迷信的种种剖析,让我对它有了新的认识,我开始重新审视这一活动。任何一件在人类社会长期存在的事情,如果我们只看到了它的不合理性,那就意味着,也许我们的思考角度不对,没有看到它合理的地方。迷信,简而言之就是盲信、盲从,对虚无缥缈的东西深信不疑。
一说起迷信,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求神拜佛,求神明保佑如何如何的。然而,有没有作用?是不是总是灵验呢?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信的人会说,“心诚则灵啊!”,所谓“信者有,不信则无”。这是很奇怪的事情,同一件事情,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怎么会“有”且“无”呢?这在逻辑学上是矛盾的(p且非p为真),理应是很好验证的。而求神拜佛这一行为,跟祈求的结果有必然的联系吗?我的内心是存有很大的怀疑的。
有人可能会不服,反驳说哪里哪里的“逢求必应”!我拿创业做一个类比,人们盯着的往往是成功的例子,而更多的失败的例子被下意识的忽略了,传播的人多了,就会令人信以为真。所谓“灵验”的庙宇,无一例外是人潮涌动的地方,在庞大的基数下,“灵验”被放大了。
更多的人认识到,这只是求一份“心安”,即通过某种仪式,将要祈祷的事情托付给“神明”,从而使自己内心的焦虑、不安、恐惧等等负面的情绪不会无边无际的增长,达到心理上的对于不确定事物的“掌控”!很多时候,人因对外界变化有着深深的无力感,转而将希望寄托于某种虚幻的人或物。
如同斯宾诺莎所说的:“迷信由恐惧而生,也由恐惧助长。”自然界中,几乎没有什么动物不怕火的,这是动物的生存本能对于危险的规避,但你要说人会怕火吗?人至少不会因看到火而感到恐惧,事实上随着人类对于使用火的掌控程度逐步提高之后,对火的恐惧也就慢慢消减了。未知带来了恐惧,而恐惧滋长了迷信。由于漫长的人类生活中,总有那些无法解释的事情,总会有发生奇怪的现象,于是有了对于此类现象荒诞的解释,将其归结为有超自然的能力在干预,有牛鬼蛇神在作祟,并将这个解释扩散开来,传之于后代。
迷信不仅限于求神拜佛,广义上,它还包括了在没有规律的地方发现规律,在没有因果的地方强加因果。迷信,就是过度地找规律和想控制。
学过理工科思维的人,信奉的是“唯物主义”,逢迷信必反,认为那不过是自欺欺人的把戏罢了。科学,它是可以重复并且可以被验证的,一个不能被验证的解释,怎么能让人信服?现代科学的持续发展,已经支持我们上天入地探索宇宙、远距离通信、预测天气和自然灾害,但科学不是万能的,世界上总有很多未知的事物是用科学无法解释的,比如人的第六感、梦境,这部分自然会有另一套认识世界的方式来填补,于是虚无缥缈的超自然力量就有了“市场”。想起在古代,陨石坠落、地震、水灾旱灾火山爆发等等都被认为是上天的惩罚,是不祥之兆,现在还有人会这样认为吗?我想,未知只不过是意味着未知的科学罢了,还有待科学去发现和探索,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所谓“敬鬼神,而远之”,不信就不信呗,但是别触碰那些禁忌。能称之为禁忌的东西,本身没有任何好处,而我们因为不相信而刻意去违反,这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吗?很多人因为生活不幸福或者遇到灾祸,往往将不顺的事情归咎为风水不好,犯了禁忌,或者触犯了神明之类的,这是我完全无法理解的领域,这想法完全没有任何的科学根据,也是我最为诟病的做法。正因为这个逻辑,很多人在重大事情上,比如盖房子、搬新家、开张、嫁娶等等,第一要务先请“先生”来定夺,选一个好风水好日期,这固然有它的道理,但随之而来一大堆的繁文缛节是让人非常反感的。对于我来说,每当我抗议“为什么要这样”的时候,迎来的却是“小孩子懂什么!”的训斥。
迷信不仅仅是一种认知,还是一种策略,是人在应对复杂状况的一种特殊手段和策略。当人在面临不确定性的时候,就会有迷信思维。现在,沿海的很多地方,仍保留着一项传统,那就是每当出海捕鱼的时候,当地都会举行盛大的仪式。一方面祈求神明保佑出海的安全归来,一方面是希望能够有丰盛的收获。众所周知,出海捕鱼是一件有危险的,并且收益未知的行动,有没有收获、收获如何取决于很多因素———天气状况、捕鱼海域、运气、意外等等都有可能对捕鱼这件事产生未知的影响。这么多的因素使捕鱼的不确定性非常大,无法计算、无法预估,人很容易陷入到不安、焦虑和烦恼中去,并且无限地被放大。而这时候,仪式在人们心中的作用是什么呢?它寄希望于一种无法被证明的神秘力量,把命运交给神,从而限制了人们无休止的认知复杂性和负面情绪的扩大,相当于划定了“边界”,让人的认知免于崩塌。你见过有人去自家的海滨养鱼场捕捞的时候还搞个仪式?这明显不可能啊,因为你清楚地知道,你心中对收获的预期是确定的,你也不需要担心不可预测的危险。事实上,当人在面临不确定性的时候,总会从上一次成功或者失败的例子中寻找貌似具有因果关系其实毫无关联的标志或举动来重现或规避。
心理学上,有个“自证预言”假设,指的是一种心理学上常见的症状,人会不自觉的按自己的预言行事,最终令预言发生。通俗地讲,它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暗示。与事实上的确定性相比,其实我们更需要的是心理上的确定性。同样,所谓安全感,其实也不是事实上安全或不安全,而是我们感觉安全。明知道做了也不一定好使,但是我们还是要做,因为不做心里就不踏实———这就是迷信。
迷信能够长期存在,一定是满足了某些需求。首先是控制感———人们通过虚假想象,让自己“相信”自己能“掌控”周围,从而不再畏惧不确定性;其次是认知需求————臆想出最有力的解释而非真相,来摆脱未知的可怕;再次是宣泄需求———通过神明、菩萨等排解心中的诸多不顺。迷信虽然可以给我们带来各种心理安慰,但我们却不可以依赖它,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舒适圈”中,从而对现实失去判断。
人类文明的进程本身,其实也就是不断从相关性中总结因果性的过程。从保存火种,到学会生火;从搭建简易的房屋,到总结出怎样搭建更高的建筑的经验;直到自然哲学演化为科学,并根据前人的积累不断扩充知识的边界,我们可以判断因果性,并由此做出预判的领域也越来越多。
因果性本身能够带给我们安全感———因为知道会发生什么,所以知道在这个范围内,一定能保证安全———安全是生命体的首要目标,因此追求安全感可以说是第一要务。但过于追求因果性会导致我们对相关性的误判,一叶障目而看不清真实。而真实的世界是概率的世界,即使相关性再高,也不能保证存在因果性。即使已经兼顾了已知的所有可能,也仍然要面临概率的筛选。过于强调因果性,会让人自以为是,得出一些毫无根据的结论,形成刻板固化的印象,不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生肖配对,牛是任劳任怨勤劳的,兔子是温顺可爱的,猪是好吃懒作的等等,由此引出生肖相合相冲的各种推测,鸡犬相冲(因为鸡飞狗跳?),龙鸡相合(因为龙凤呈祥?)等等,这些怎么看都不像有科学根据,倒更像是主观臆测,难道罔顾实际情况而相信莫须有的理论?
反思自己到底是理性探索还是已经陷入迷信,我们需要问两个问题:第一,你相不相信身边有些事情是你不管做了什么都控制不了的。第二,你相不相信这世界上有些事情是无缘无故发生的。明白了这些,你就会知道,很多事情是不必强求的,“尽人事,听天命”就好。很多人想不明白,“明明什么都做好了,为什么最后还是失败了?”,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成功还需要一点运气”吧!
信奉“有神论”和“无神论”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在认知方面有着深深的鸿沟,我们无法奢求这两类人懂得彼此的世界,但至少不要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世界观。不同的世界观意味着不同的价值体系,在各自的架构里面做人做事,试问,如果你的价值观是抵触它的,你怎么会接纳它?尤其中老年人的世界观体系已经稳固很难改变,如果他觉得需要有一套仪式这么做,不做不踏实那就去做吧。对于我来说,按照那一套做我才会不舒服呢。“心存神明,才会有所敬畏”,这也许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一种无法言明的划定边界的方式。那么“无神论”者的边界又是什么呢?以我的个人浅见,可能是规则和辩证法吧。
现代科学不过才经历几百年的发展,而神学、迷信却有几千年的积淀,只不过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可以体会到更多的“真实”。科学的不断深入探索,研究领域从“有形”到“无形”,比如“梦”、“脑电波”、“量子”等等,我想我们的认知维度会更加的广阔。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我意识到有些东西还不是仅仅迷信那么简单,既然科学无法解释,那么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进行规避防范也就是了。当然,我指的是不去触碰那些禁忌,而科学明显可以证伪的邪魔异教我是半点也不信的。
(以上是一家之言,不当之处敬请斧正,欢迎讨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