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阅读丨不做“绝缘体”

阅读丨不做“绝缘体”

作者: 百卉含英2024 | 来源:发表于2024-04-07 16:40 被阅读0次

昨天,我们阅读了《身体知道答案》,很多人无法感受到自己的潜意识,只有让自己的身心重归流动,才能感受潜意识为我们提供的答案。

01绝缘体

在一些心理学的课堂上,失去感受能力的人通常会被叫作“绝缘体”。在咨询中,作者经常遇到所谓的“绝缘体”。

最严重的来访者,在咨询的时候都闭不上眼睛,即便能闭上眼睛,也不能做感受身体练习。

因为他们一旦闭上眼睛,停止思考,感受身体,就会有失控的感觉,就会有恐惧产生,就会担心内在有不好的感受涌出。

这种“绝缘体”的产生是因为痛苦,还有一种“绝缘体”的产生,是有人觉得放松、感受身体是有罪的。这种罪恶感可能是来自家庭的管教,来自社会的束缚。

但无论哪种“绝缘体”,想要让感觉在自己的身上酣畅淋漓得流动,首先都必须要允许自己的感受在身心中自然流动。

怎么形容呢,就像迈克尔•杰克逊说的,他觉得自己只是一个管道,他是“上帝的乐器”,并不是他在创作音乐,而是音乐通过他这个管道流淌出来。

所以,一定要保持管道的通畅,那如何保持管道通畅呢?

其实很简单,我们可以从父母与孩子的相处中找到答案。

孩子想要表达的时候通常会有一个节奏,比如“啊,啊,啊”,父母通常会以同样的节奏来回应。

这种韵律的共鸣就会形成一个场,这样感受不光在表达者,也就是孩子身上流动,更会在这个关系场中流动。

这听起来是一个很日常的行为,但其中蕴含着很深的道理:我们的管道之所以能保持通畅,就是因为我们发现自己的某个样子能被接受。

对很多国人来说,管道被堵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需要”的羞耻感。

很多人对需要都是持有矛盾的态度,对某些东西有需要,但需要是有罪的,因此就会将种种需要阉割掉。

然而,需要、欲望和爱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当我们阉割掉需要,就是在心中筑起了很多路障,但需要并没有消失,而是被压抑了。

因此,我们必须要学习自己疏通管道。

作者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典型的压抑需要的人,他是如何做的呢?

上了岁数之后,人总想找点爱好,音乐、绘画这种艺术形式门槛太高,他最终决心学习摄影这个看起来比较好上手的艺术形式。

专业的摄影器材一般都比较昂贵,比如一个好的镜头都要上万块,他会为此犹豫差不多一个月,不断去看各种评测、资料和价格。

最后兜兜转转还是买下了那个镜头,但是如果把犹豫的时间用来工作的话,其实以作者的能力,足以赚回好几个镜头。

那为什么他还是会犹豫呢?

他明明是需要这个东西的,很显然,这是一种需要有罪的思路,他犹豫是因为觉得自己的这种需要是有罪的。

在发现了需要的二重奏,也就是“我有需要,需要有罪”之后,他买新相机之后就没怎么犹豫,交钱之后,那种流动感又重新涌动。

但是,那天晚上他做了一个噩梦,梦中有很多恶魔,之前做这种梦的时候,自己总会化身英雄来打败恶魔,但那晚并没有。

甚至,他隐约感觉,自己也是恶魔。这其实就是罪恶感在梦中的体现。

那时候作者就在想,“到底是手里拿着一套昂贵的相机,但觉得自己是个恶魔舒服呢,还是手里拿着一个小数码相机,但觉得自己是个圣人舒服呢?”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择呢?

02阅读感悟

如果是我,我会相信自己的感觉,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选择自己喜欢的、比较贵的相机。而作者是一个著名的心理咨询师,完全有能力拥有那个昂贵的相机。并且没有必要认为自己是恶魔。但这也是作者曾经的心理疗愈之路。

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很多人都有这种心理。比如,几年之前,我就有这种心思,更愿意为父母和孩子花钱,还自以为很无私、很高尚。对自己却很节俭。然而,事实却并不是这样的,如果有时候遇到孩子不省心,父母不体谅自己,就会觉得很委屈,对他们没有什么好脾气。

学习了武志红心理学之后,我就慢慢的改变了这种想法。我对别人,也可以对自己好。当我满足了自己的愿望,尊重了自己的感觉,我对身边的人就更加温和了,不会产生这样的一种想法,我对你这么好,比对我自己还好,你怎么还这样对我呢?其实,这不是爱,而是一种压力与控制。这样,还不如不爱。

成为自我,离不开衡量自我的五个维度,它们包括自我稳定性与作为灵活度。它们二者看起来比较矛盾,既要稳定性,又要灵活度,该怎么平衡呢?其实,就是要求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不要非黑即白,不能容忍灰色地带。比如,以前谦虚是美德,但现在敢于展现自我的人,才更有机会。以前勤俭节约是美德,但以过去的观念为标准,过于限制自己现在的行为就不好了。懂得放松自己,享受生活,才是更值得推崇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丨不做“绝缘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bctx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