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偶然间碰到一本书,有着一个很有冲击力的名字:《认知突围 做复杂时代的明白人》。这种二手鸡汤文,我一般是不读的。不过第一章我依然是读的很认真,并且后面的章节也浏览式阅读了。我后来想了一下,之所以我能读下去,是因为我认同了作者的部分观点,而且这些观点,作者系统化讲出来了,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梳理。
这本书和很多公众号大V的书类似,都是过往公众号文章的一个汇编或者说系统化。书中的核心内容是作者对一些问题的自我认知,涵盖了认识自己的认知、认识知识、认识金钱、认识时间、认识关系和认识人生这六个主题。作者说的每一个主题,实际上都是一个较大的问题。所以不到200页的内容,只能是浮光掠影。但是对于普通人而言,这本书有可读性,毕竟普通人不需要对很多问题都有深入的研究,它算是对这些问题认知的一份快餐。
当然尽信书不如无书,书中有些观点也是有失偏颇的,比如第六章一个小标题是:“幸福的唯一来源就是比较”。这显然是作者个人主观的认识,作者应该是没有对幸福这个主题有过研究,否则不会有这样自以为是的结论。作者这个观点,也是普通人对幸福的一个常见误区。
幸福这个主题,我看过几本相关的书籍,实际上没有那么想当然。幸福不是虚幻的概念,幸福有物质的、生理的基础,幸福涉及生理和心理的多个方面。幸福其实也是比较复杂的一个主题,否则人类文明发展了几千年,我们还在祝别人幸福,就是幸福依然还不是唾手可得。所以,我们就知道,幸福这个东西是人类尚未攻克的领地,不可能是做一个比较就搞定的。
读这本书给了我3点思考:
1、关于我们的大脑
毋庸置疑,我们一刻也离不开我们的大脑,但是,我们的大脑并不是完美无瑕的。大脑是人类进化的产物,也一直处在进化中,所以它一直是个半成品。人类对于大脑的认识,依然进展的比较有限,目前科学家依然无法了解大脑全部的秘密。而我们个人,对必须要依赖的大脑更是所知甚少。我们很多时候,以为自己看到的世界是客观的,或者感受的情绪是真实,事实往往并非如此。
心理学中有一个实验叫“疤痕实验”,心理学家找来多名参加实验人员,然后让绘画人员在ta们脸上画上栩栩如生的疤痕。随后给每人一把镜子,疤痕非常逼真,很多受训者自己都为之一怔。然后工作人员把镜子拿走,绘画人员说为了更加逼真,再给大家完善一下细节和配以更丰富的颜色。
当绘画人员完成以后,参加实验人员全部走过一些马路和街道,回来之后描述自己看到的周围人反应。参试人员活灵活现的描绘出了路人的恐惧、神态和行为的各种异样。但是,事实上绘画人员所谓的补妆,是擦掉了原先的疤痕。
这个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说明了我们看到的,未必是客观的。大脑往往是一个拍马屁的高手,拍的你毫无察觉而且深信不疑。
还有一个心理学的实验叫“看不见大猩猩的传球实验”,心理学家让参加实验的人员,数出3组交叉传球的工作人员,在规定时间一共传了多少个球。等到实验结束后,很多参加实验的人员可以说出传球的次数。但是当问到有没有发现,中间有人扮大猩猩、黑衣人走过,以及幕布变色等情况时,多数人是没有发现的。
无可否认,我们很多时候确实需要专注,但是我们的大脑也会根据需要,选择性关注。
所以通过上面两个实验,你还敢说自己的大脑是完美无瑕,乃是看到的世界是客观的吗?当然这只是大脑“怕马屁”和选择性关注这两个方面,其实大脑在很多时候,传达给我们的都未必是客观的和真实的。这其中不仅仅有生理的,还有心理的原因。很多时候,我们会有不同的情绪。但是不同时间面对同样的事,或者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件事,往往反应差距很大。事情还是那个事,为什么情绪和反应却有那么多的不同呢?
当然,这其中涉及情境、原生问题、自我心理投射和移情、自动化思维、受到的暗示等复杂的心理原因。当然这些概念,不了解心理学的比较难理解,但这不是重点。重要的是,我们要多去了解我们的大脑,在遇到问题尤其是情绪爆发的时候,不要一根筋到底,可以有更多的视角。
2、关于时间
第一,时间就是生命,是我们小时候就知道的事情。不过我们可以试着问自己一个问题:“自己的时间到底值不值钱,值多少钱?”,如果你的时间值钱的话,那么你在日常生活中,做决定的时候,有没有考虑时间这个因素?
很多地方都会有扫码送小礼品的活动,往往我们会拿出手机,这个时候你真的考虑时间成本了吗?对于普通人来说,非工作的时间,我们一般是不太考虑时间成本的。而正是因为我们不把非工作时间当回事,我们才活得这么普通。
如果我们的自我价值很高,正常来说我们做很多决定,都要考虑时间这个因素。非工作时间并不意味不能创造价值,而是你没有开发它的价值。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第二,同一份时间能不能卖给更多的人?上班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事情了,自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之后,这件事就仿佛和吃饭一样。正常来说,我们朝九晚五,这段时间就是卖给我们所在企业老板的。这个时间我们是只卖一次,一次只卖给一个人。对于多数人来说,一年的朝九晚五,一般很难卖到五十万以上。
但是某知名在线英语老师,一小时卖一元,同时在线一万人。薇娅和李佳奇,双十一一天的时间,卖出了10-20亿的价格。同样是时间,我们抛开能力和其它各种因素,为什么价格差距这么大?
当然我知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不可能大家都同时涌向一个相同的职业。更不可能所有的工作,所有的人都能做。但是,当时代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我们是不是应该对时间的出售问题,有更多的思考?
当然,当下最有价值的,还是在开展工作的同时,更多的去思考工作能给我们带来的积累。以及,我们能做些什么,让我们的价值能够享受时间的复利。
3、关于读书和知识
古人常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在农耕时代这都是读书人的悲哀,更不要说当下社会了。如果读书百无一用,读它做甚?其实,这句话应该是一个误解和以偏概全。百无一用的用,到底要用在哪里,没有说清楚。另外,读的什么书也没有说清楚。
如果说古代读书人,不能考取功名,所学知识对农耕生产帮助不大的话。对于现代人,如果离开校园前,对所用过的书本能撕而焚之的话,不得不说这是一件让人更悲哀的事情。很多的统计表都说,中国是平均读书比较少的一个国家。到底是知识没用,还是学校教的没用,才让人感觉其它书也没用呢?
这个问题普通人可以思考,但是解决不了。读书或者说知识有没有用,是一个无需讨论的问题。问题的核心是,你会不会使用你学到的知识。不能因为你不会使用你学到的知识,而去否定知识本身,再把责任转嫁到知识的效用上。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可以说我们普通人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都已经有人研究过了,并且已经形成书籍或者文章,甚至是音频或者视频。所以无论是物质世界还是精神世界的问题,在书中都有解决方案。
很多时候,我们情愿一次次的被婚姻问题、家庭问题、情感问题、金钱问题、育儿问题、心理问题等等,反复的蹂躏,但却不愿去多看一本书。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巨大的遗憾。
读书或者说知识无用,要不是读的书不对,要不是读书的人不对。在知识迭代速度飞快的今天,相比在学校挤破头考个更好的学校来说,能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则是意义非凡。我们常说屌丝的逆袭和阶层的跨越,或者让自己过的不那么普通,凭什么呢?
如果说金钱问题可以通过外力、运气或者其它办法解决的话,那么婚姻、家庭、情感、育儿和心理等问题,单靠一己之力或者别人的三言两语,很难或者说压根做不到。
人作为动物生存于世,首先是努力去占有资源和生存空间。其次就是搞定自己的内心和认知,让自己和这个世界更好的相处。对于现代人来说,后者似乎更难实现。广义上来说,婚姻、家庭、情感、育儿和心理等等非物质的问题,都是属于认识能解决的范围。当然对很多人来说,情愿有意或者无意地,去忍受认知不足或失调带来的痛苦。而不愿意去知识的海洋中,去提升和改善自己的认知。这原本应该是一条简单快捷的路,反而成了一段艰难的路,这同样还是认知的问题。
所以,读不读书,知识重不重要,这是一个根本不需要思考的问题。但恰恰就是那个我们无比依赖和信任的大脑,长在了不同人的头上,却有了很多不同的认知。在不同的认知体系下,我们都有自己的皇帝新装,无论我们是皇帝、大臣还是乞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