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着聊聊“木马程序”“人生模式”这个话题。
之前聊到快速筛选出金钱木马程序的话语——
有钱的坏处,没钱的好处。
书往后看发现一个变化的语句,从另一个角度来筛选出这样的模式——
没钱的坏处,有钱的好处。
如果你身无分文或遇到不可抗力的负债,你觉得会有怎样的问题?会有怎样的频率?
书中给了一个案例,看的时候发现我和这个案例还蛮像,尤其在“没钱的坏处”上,我的答案比案例答案还多。
案例答案——没钱的坏处,生病了没钱救治。
我的答案除了说生病了没钱救治,还会担心没钱吃饭,流落街头没地方住……
然后发现,这背后的频率全部都是恐惧的频率。
作者的解析则说到——
这些害怕才是真的引起健康问题的原因,以及,限制我们成为有钱人的关键。
尤其是,金钱的数量变化并不会真的改变你的底层频率。
没钱时候你很焦虑,有钱后反而会放大你的焦虑。
之前我看的时候觉得这没道理,但是最近的一些觉察倒让我发现真的有这种模式。
最明显的几个案例——
吃饭。
即使自己现在攒的钱比以前多了不少,但是点外卖的时候总会纠结比较价格,其实也就差一两块钱,相比于为此花费的时间精力,这一两块钱属实有点微不足道。
出行。
一个是往返工作地选择交通方式的问题。
自己会选择便宜的那款。
但是有时候往往忘记,票面上的便宜背后是需要自己起得很早,绕很大一圈才能到达目的地。
看起来节约了几百块,但是对于身体的损耗也是很大的。
尤其尴尬的是,之前遇见过买了便宜机票最后发现自己反而花了更多钱的神奇经历,说起来都是泪哈哈。
另一个案例是关于旅行的。
其实最近半年自己有过很多次要去一些城市转悠转悠,找找朋友聊聊天的想法。
但是每次打开购票软件,看看往返机票或者高铁,觉得一趟一千多块钱又没了,好费钱,算了吧,等下次有机会顺路去的时候再说。
不过每次这么一想,内心其实极度难受。
后来想想,其实自己并没有紧张到这个程度,相比于花的这一千多块钱,也许自己出去一趟和朋友交流、看的新鲜风景,对自己好心情的增长,见识的增长,远期来看其实更划算。
当然,这是现在脑子里这么想通了,需要在后续的行为中真的做到。
调整焦虑的频率,让自己活在自在中。
另一个纬度的答案是关于有钱的好处——
可以自由做自己喜欢的事。
自己之前确实有过想法——
等我财富自由了,我就去做我想做的事情。
休息一段时间,和自己在一起。
去见想见的朋友,一边读书一边旅行,一边在各个城市深度体验,融入城市,去做不同的工作,和不同的人交流,去看他们的故事,他们的经历。
然而,永远在等有钱后嘛。
不过作者在书中说到——做自己与金钱多少无关,与内心的热忱有关。
有不少人都是在用上学或者上班之外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没有钱反而是自己不去做自己喜欢的事的借口,也是让自己继续没钱的原因。
后来想到前些时日和朋友的交流——
可能我没办法一下子做到未来的那个目标态,但是如果拆解一下,其实会有一些片段式的生活是我现在就可以做到的。
比如希望自己早睡早起,每天可以锻炼,写作,看书,和人交流。
其实这些事情现在就可以做到的,不需要等到以后怎么怎么才可以。
又,自己希望的多元人生体验,不同城市的深度体验,其实在当下工作的城市不就可以利用节假日去挖掘了吗。
不需要等到以后,不需要等到有钱了,此刻当下,就在此处,就有机会按照理想人生而活了呀。
这么一想,多了些释然。
不为未来忧虑,想要的东西就在此时此地了……
以上,诸君共勉,思之行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