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开心又可以跟着卓老师一起细读一部作品,卓老师首先给我们重温了一下什么叫心语。
心语,就是脑海中的声音。这个词早在实验班的时候就讲过了,我们在读或者写的时候,脑海中都会有一个声音在引导着我们,如何做到让这个声音,也就是心语更流畅,那就要多读多想。而且最好是要读出声音来,好的作品要多读,而学习往往是从第二遍才开始的。
《伊豆的舞女》川端康成
自传体小说,一般用第一人称。
以下黑体字为原文,括号内为分析解读内容。
山路变得弯弯曲曲,快到天城岭了。这时,骤雨白亮亮地笼罩着茂密的杉林,从山麓向我迅猛地横扫过来。(扑簌迷离,既是自然环境的描写,又是人物情绪的铺垫和渲染。“快”“迅猛”代表人物的心里很急,急着去邂逅舞女。)
那年我二十岁,头戴高等学校的制帽,(身份的象征,不仅是大学生,等级也高,跟后文舞女的身份形成鲜明的对比。)身穿藏青碎白花纹上衣和裙裤,(贵族的衣着。)肩挎一个学生书包。(角色设定,小说写的是初恋,青年的情窦初开更能体现美学,所以主角设定二十岁。二十岁是成年人,更合适。)
我独自到伊豆旅行,已是第四天了。在修善寺温泉歇了一宿,在汤岛温泉住了两夜,然后蹬着高齿木屐爬上了天城山。重叠的山峦,原始的森林,深邃的幽谷,一派秋色,实在让人目不暇接。可是,我的心房却在猛烈跳动。因为一个希望在催促我赶路。这时候,大粒的雨点开始敲打着我。(动态的细节)
我跑步登上曲折而陡峭的山坡,(“而”字是虚词,增加韵律)好不容易爬到了天城岭,来到了北口的一家茶馆前,吁了一口气,呆若木鸡地站在那里。(“呆若木鸡”写出了“我”终于见到恋人时不知所措的细腻感,与前面“我”的急迫形成对比。)
我完全如愿以偿了,因为巡回艺人一行正在那里小憩。舞女看见我呆立不动,马上让出自己的坐垫,把它翻过来,推到了我的身旁。(一个“翻”字很细腻地表达了舞女的心情,可能怕自己坐过的不干净,所以要翻过来,只为了给“我”最好的。)
“噢……”我只应了一声,就在这坐垫上坐了下来。由于爬坡气喘和惊慌,连“谢谢”这句话也卡在嗓子眼里说不出来。(体现了“我”害羞、慌张的心情。)
我就近与舞女相对而坐,慌张地从衣袖里掏出一支香烟。(掏烟是“我”缓解紧张的情绪而已,并不是真的想抽烟。)舞女把随行女子跟前的烟灰碟推到了我面前。(善解人意)
我依然没有言语。舞女看上去约莫十七岁光景。她梳着一个我叫不上名字的大发髻,发型古雅而又奇特。这种发式,把她那严肃的鹅蛋形脸庞衬托得更加玲珑小巧,十分匀称,真是美极了。令人感到她活像小说里的姑娘画像,头发特别丰厚。(前面太紧张了,不敢仔细看,所以一直到这里才写舞女的外貌,写法很细腻。)(为什么只抓住大发髻来写?不必要对人物的外貌大幅度地描写,只要写最突出的一点。)
舞女的同伴中,有个四十出头的妇女、两个年轻的姑娘,还有一个二十五六岁的汉子,他身穿印有长冈温泉旅馆字号的和服外褂。(镜头转移了,汉子穿的衣服比较特殊,所以描述多了一句。)
至今我已见过舞女这一行人两次。初次是在我到汤岛来的途中,她们正去修善寺,是在汤川桥附近遇见的。当时有三个年轻的姑娘。那位舞女提着鼓。我不时回头看看她们,一股旅行的情趣油然而生。然后是翌日晚上在汤岛,她们来到旅馆演出。我坐在楼梯中央,聚精会神地观赏着那位舞女在门厅里跳舞。(交代过去事件,引出“我”为什么要想去偶遇这一行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