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这本书,想看看名人们是怎么读书的。
每一篇都是先介绍名人所取得的成就,再写他们的读书方法。是谁说过这么一句话:我见过的有所成就的人没有不喜欢读书的。
书中名人有作家、主持人、物理学教授、数学家、美术学院教授等,他们身份有不同,但是都有共同的爱好:喜欢阅读。
有一本书的书名是: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是的,读书还是要有些讲究的。
选书很重要。时间太宝贵,而书海浩淼,读什么,读谁的,变成了一件谨慎的事情。读经典,这些书一辈辈人都在读,它们可能难啃,但是完全啃下来,自己的功力也会渐长。
当然在最开始培养阅读兴趣时,还是可以凭着自己的兴趣爱好来,每天都想翻那么几页,阅读习惯已经养成时时,便可以让自己有所挑战了。
再就是注意系统性阅读,比如当教师的,面对学生,你得了解学生,去读儿童心理学之类的书,懂他们,才能走进他们的心里。如何更好抓好教学,可以去读学生是如何学习之类的书,要想在这个领域变得专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选书。遗憾的是,到现在,专业的书,我几乎没有怎么读过,所以容易人云亦云,自己的思想容易跟着别人走。
还有主题阅读,这一阵子读了解学生心理的书,那就找同一主题的书,正如面对同一话题,听到不同的人发表各自的观点,我们可以去比较,达成自己的见解。
在读的过程中,我们要让自己的思维动起来。拿到一本书,看看目录,了解一下整本书的框架和作者的写作思路,每一章每一节的小标题,自己先思考一下,没读之前你是如何思考这个问题的。对于关键句段划下来,在旁边用自己的话写写自己的想法感悟,书上什么痕迹也不留,很大可能,一本书读完,你可能什么都说不出来,读完就完了。有人用这种方法挺好:立即写上打算实践什么内容。学以致用,读书就是为了用书中思想知道我们的实践。也有人看着书半截,去想象书中后面的情节,想象力就这么培养起来了。只是被动地为了读书而读书,时间花了,书一合上,什么都忘了,所以读书要留有痕迹,勾画的,写的等等都算,总之要和书中作者进行一个互动,你总不能让作者的啊的吧往你眼里灌字,你就如一个容器,只是一味接收,最后脑子成了木瓜。
读完了,就完了吗?最好读完,能用嘴巴说一说,说给朋友听,不愿意说个朋友听自己录音也行。表达得清楚的内容,是自己已明白的内容。还可以写写读书心得。这就是大家说的,有输入,输出也很重要。
要训练阅读速度。刻意地去把阅读速度提上来。有人生怕漏了哪一页的哪一行字,不提倡这样读书。对于重点内容,重读都不为过,但是有些内容可以略读、跳读,有些人一年读上百本书,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方法,直接去书里找答案,而不是传统性地按部就班一页一页翻着读。
好书要舍得花时间多读几遍,每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