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精神
孝道自舜帝始,传承至今,贯穿百代,父子相传,己五千载。永褒中华民族繁衍,文明生生不息,功不可没。
相传舜为古代守孝第一之君主。得尧帝之传位,以孝亲敬老视为美德,为选拔官员之标准,延续至汉,而后以文治武功为选拨官员之准则。
至周代以孝道为人之本。倡“三德”【至德(道)、敏德(行)、孝德】扬“三行”【学孝行,以亲父母;学友行,以尊贤良;学顺行,以事师长】。
至春秋行礼教。《左传》中有“六顺”: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孔子创私学,以孝为首,为道德之根本。倡导“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孟子曰:“不孝有五: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欲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复曰“孝子之至,莫大于尊亲!”又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自此,仁、义、礼、智孝、悌、忠、信,行乎天下。
《孝经》云:“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问曰:“孝于父母,天理也,然心有余而力不足,应若何?”复曰:“古人云,万恶淫为首,论心不论迹,论迹世上无完人;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世上无孝子。孝顺重心,心诚乃为真孝。
余以为,小孝敬养父母、子承父业、生儿育女、推恩及人、忠孝两全、缅怀先祖;大孝孝于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扬名于世,光耀祖先,如张载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为大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