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阅读《好妈妈就是家庭CEO》时,作者提到他的前老板是个会讲故事的人,然后带着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我猜,这个人是俞敏洪,并立即想到半年前听他在“朗读者”里讲到的故事:
在俞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没有钱盖房子。但他父亲是个泥水匠,在给别人帮忙时每每会带回一些别人不要的碎砖头,慢慢地在院子积了一堆。等到砖头积得差不多时,他父亲就用这些碎砖头盖起了一间瓦房。
这个故事很励志,也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俞老板的解释是,为什么一堆没人要的碎砖头最终会变成一间房子,那是因为他父亲在捡回这些碎砖头前就在心中有了一个梦想。俞老板还说:
对于个人来说,时间就是碎砖头,如果没有目标和梦想,再多碎砖头也无法建成高楼大厦。
这个故事很普通,但听了一遍就刻在脑海里。这并不是说俞老板讲故事的水平有多高,而是我们的大脑,在本能上喜欢听故事,尤其是与你自己的生活经历能够产生关联的故事。
没有办法,人类虽然进化了亿万年,但大脑的底层结构决定了,绝大多数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更愿意、更喜欢听故事。
所以,职场上,那些很会吹牛(讲故事)的人,总是更容易得到提拔。生活中,那些夸夸其谈(讲故事)的人,似乎更受欢迎。甚至在家里,最受孩子欢迎的还是爱讲故事的那个。
所以说,学会讲故事,绝对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重要。但事实上,真正会讲故事的人,其实并不多。原因当然有许多方面,比如长期过于刻板的基础教育。
但是,更重要的是,如何从现在开始,把自己慢慢练成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从自己的阅历和专业看,至少有两个方向可以练习:一是回顾自己和家庭、家族历史,并故事化地写出来、讲出来;二是聚焦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并故事化地写出来、讲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