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完了《未来简史》这本“网红”书,我个人的评价是:5星推荐,值得细读。
个人认为,一流的书是用朴实的语言讲深刻的道理(大师之作),二流的书是用深刻的语言讲深刻的道理(大部分的哲学书),三流的书是用朴实的语言讲浅显的道理(畅销的鸡汤书),四流的书是用深刻的语言讲浅显的道理(论文、研究报告大抵如此)。
《未来简史》就属于能用朴实语言讲深刻道理那类,并没有太烧脑,也没有某些人说的那么肤浅。
书名虽然叫《未来简史》,这却并不是一本由事实组成的历史书,而是由设问和论述所组成的哲学书,它由逻辑推动展开,而非由时间或事件推动。接下来我尝试用简短的表述把全书的主线总结一下。
全书的逻辑起点来自于一个事实:人类属于万千物种当中的一个,从生物学意义来看,我们与其他物种并不根本区别。
然而第一个关键问题来了:为什么是人类统治了地球,而不是其他物种?人类和其他物种的区别是什么?
赫拉利的答案是:人类最大的不同是,我们的协作力远超其他物种。其他物种要么是单打独斗,要么是群居而生,协作范围很小。但人类由于进化出语言和文字,具备了大范围协作能力,因此我们可以做到独立个体或小群体无法达成的成就,比如建造金字塔、建立城市。
人类和动物的协作有个本质的不同,动物协作基于血缘关系或相互之间的熟悉,而人类的协作建立在“虚构的想象”之上。这种虚构的想象,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意识形态”。它没有实体,它只存在于人类的头脑当中,但是它却有力量让千百万人背弃原始的动物本能,为某个并不认识的人奔赴战场、乖乖的向统治者缴纳赋税。
对于意识形态,作者采用了一种实用主义的视角进行解读,而且相当具有解释力。他认为,意识形态是服务于人类协作的一种工具,它包含三个部分:
1、提供世界观,就是对于事实的不容质疑的一系列描述;
2、提供价值观,规定和为善恶、美丑、对错;
3、提供行为准则,具体规定何事可以做、何事不能做,做了会怎样。
在科技水平低的时代,宗教是意识形态,人类创造了一套以“神”为核心的世界观,由神规定了价值观,再由对神的旨意具有解释权的人提供具体的行为准则。有了这三个东西,人类的心灵就不空虚了,行为也有了依据,于是大规模的协作成为可能。在古代中国,占主流的儒家思想也提供了这样一套意识形态,只是神变成了孔圣人,圣人提供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近代科学诞生后,虽然并非出于科学家的本意,但科学提供了一套不依赖于神就可以解释世界运行规律的世界观,并且用它巨大的力量(另一种神迹)向世人展示了“增长”的可能性。
在历史上,人类第一次变得对未来充满乐观,对自己的力量感到骄傲。虽然宗教仍然为这个世界上很多人提供价值观,但已经很少有人真的相信它的世界观了,它所提供的社会行为准则也被抛弃。
当今世界占据主流的意识形态是人文主义,就是相信人类自身的力量、从人类本身寻找价值观的意识形态,它用人替代了神的位置。
人文主义有三个分支,一是最传统的自由主义,它把个人价值置于最高位置,衍生出民主制度;第二是社会主义,它认为集体价值高于单个个人,衍生出计划经济体制;第三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它认为某些优秀种族优于劣等种族,人类社会要通过生存竞争淘汰弱者、留下强者,从而实现物种进化,它衍生出法西斯主义。
无论何种人文主义,都跳不出世界观、价值观、行为准则这三个基本要素。作为个人,我们希望得到真理,希望知道哪种人文主义才是最正确的一个。
但是人类作为一个群体,实际上并不需要真理,我们要的是“有效”。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社会主义几乎具有压倒性的优势,自由主义者几乎是个贬义词。然而在20世纪最后十年,随着苏联解体,自由主义卷土重来,成了这个地球的主流意识形态。
自由主义的胜利,并不是因为它尊重个人价值而非集体价值,归根到底是它的行为准则能创造最大的生产力,而社会主义的行为准则妨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样的道理,宗教能够统治人类多年,也并非是因为它的真理性,而是因为它能够提供最稳定的治理结构,它也是“有效”的。
那么未来的问题是什么呢?就像人文主义替代宗教、人的价值替代神的权威一样,人文主义会不会被新的意识形态所替代?并非没有可能。
意识形态的根基起于世界观。人类之所以可以替代神的位置,是由于科学的解释力强于宗教,科学显示出的神迹也高于宗教,而科学是人类所创造,所以人类最厉害,人的价值最高。
但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我们的造物——机器、人工智能——在诸多方面的能力已经超越人类,那么人类未来的位置在哪里呢?
长久以来,人的价值大抵有二:劳动价值和认知价值。工业革命让机器在大部分情况下替代了人力,于是更多的人转而从事认知相关的职业,但正在发生的信息革命又让人工智能逐渐超越人类的认知能力,更多的职业可以被人工智能替代,那人类存在的意义何在呢?
如果按照人类数万年来的所作所为,高等物种可以“随意处置”低等物种,我们可以随意食用植物、动物,那么比人类更加高等的人工智能是否比人类更高贵?人工智能的权力是不是应该比人更大?
有人会说,人类和人工智能本质的区别在于,人类有意识,而人工智能只有智能,所以人类和机器还是不同。
那么,意识的本质又是什么?比如说,我自由的爱上了我的老婆,你认为这是因为你有意识,但是为什么你没有爱上一条狗或者一棵树,因为你的DNA里写了“当你16岁的时候,你会爱上一个女人”。所以,我们的意识本质上是不是一个被造物者编写的程序?就像人类程序员赋予人工智能学习能力一样,它们也会认为自己是自由的进行着学习,然而学习这件事情本身却并不是自由的。
由于人类处理数据的数量和速度都非常有限,作为个体,人类对这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事情都是所知甚少的,那么,基于这种弱弱的认知能力,人类的意识所提供的观点又有多少价值呢?计算机可以比我们更了解自己,也比总统更了解这个国家发生了什么。那么,基于模糊的、偏见的意识的民主制度,真的比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人工智能独裁者更好吗?
对上面这些问题,作者没有给出答案,但提出好问题就已经足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