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116毛泽东《七绝·改诗赠父》

1116毛泽东《七绝·改诗赠父》

作者: 488b0f3ef464 | 来源:发表于2017-11-17 00:38 被阅读188次

    七绝·改诗赠父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1959年毛爷爷回韶山的情形

    下面是小小的解说

    这首诗来自毛爷爷,是毛爷爷“出乡关”去求学时候写给家人(父亲)的。毛爷爷的家乡在韶山冲——一个闭塞的小山村,虽然离湖南省会长沙不远,但很明显地能感觉到,这个地方是“世外桃源”般的存在,与现代社会是有一定脱节的。(之前去韶山冲的时候,游览参观完往回赶,感触很深——直到今天交通依然不方便,100年前的闭塞可想而知)

    所以,毛泽东十分渴望外面的世界,他明白地告诉父亲说,“孩儿立志出乡关”,家我是不待的,我是一定要出去的!

    那么,到啥时候可以回来呢?“学不成名誓不还”,不做个名满天下的学者我是不会回故乡的。青年毛泽东的理想是做学问,成为大学者,至少在1919年“五四运动”(也有说法说是在北大碰壁)以前,这种想法一直很强烈。

    有了这样的决心,就可以了。“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古时候的人家,会在自家屋子边上栽种桑树、梓树,所以,“桑梓”常常用来指代故乡、老屋。因此,毛爷爷就豪情万丈地说了——就算我老毛(当时还是小毛)死在外面,回不来家乡也不觉得可惜,祖国的大好河山,哪个地方不能埋我的骨头呢?!

    这首诗可以看作毛爷爷想出去闯一闯的决心,当然,这首诗并不是毛爷爷原创的,他是直接从人家的诗作改过来的。暂时没有查到原始的出处,据说是宋代诗人的作品,后来经日本“明治维新”时主将西乡隆盛的改编而流行起来,到毛爷爷写这首诗的时候(时间在晚晴、民国之交),已经40多年了。

    毛主席纪念堂建成时几个BOSS瞻仰仪容

    顺便提一下

    毛爷爷当时还有一副对联写来自勉,也很火——“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水击三千里”出自《庄子》,是说毛爷爷希望自己像《庄子》里的大鹏鸟一样,张开翅膀就能拍打三千里的水,表现的是他自己想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毛爷爷的名字叫“泽东”,就是“润泽东方”之意,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的抱负来。

    吊诡的是,毛泽东和蒋介石这对冤家对头,都是停灵在纪念堂里,都没有安葬故里——毛泽东的遗体在北京毛主席纪念堂,而蒋介石的遗体则在台北中正纪念堂,近代史上最大的一对冤家对头,身后的命运竟然如此地巧合,这就是历史的有趣之处——也难怪历史学家唐德刚多次和人说,历史可比小说有意思得多啊!

    台北中正纪念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116毛泽东《七绝·改诗赠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chd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