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春秋到底说了什么

春秋到底说了什么

作者: 我叫茂栋 | 来源:发表于2018-03-02 13:16 被阅读0次

    春秋战国是一个大破大立的时代,也是中华文明的分水岭和源头,这篇文章我将通过《春秋》和《三传》,分享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思考模式。

    1.《春秋》的微言大义

    说起与孔子有关的书,我们第一印象往往是《论语》,但其实与孔子联系最紧密的书应该是《春秋》,春秋时代就是因孔子编著史书《春秋》而得名,一个人编著的一本书可以命名一个时代,不愧圣人耶。

    按照传统的说法,《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的历史文献修订整理而成,简单的说就是讲鲁国简史和国际关系的书,书中内容极简,每年只记一件事,一件事只有一句话,大概内容就是某年某月,某国领导人来我国访问,某年某月,与某国结盟,某年某月,我国领导人出访某国。这样的书之所以让后世着迷,是因为后人坚信圣人在写作时应用了“微言大义”(春秋笔法),每一个词,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思考,值得我们学习深究,圣人的一字褒贬,或将某一人功绩流芳百世,或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我们举一个例子说明。

    某大学写了一部校史,里面说到赵教授是一位教授,李教授是一只教授,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量词的不同则暗含了对着两位教授品德优劣的评判,显然“只”是有轻蔑侮辱意味,警示着后人不能做品德低下的“李教授”。

    1943年9月1日,《新华日报》刊发了一篇社论《记者节谈记者作风》,里面有一句“《春秋》作而乱臣贼子俱;董狐直笔,赵盾胆寒,这是天地的正气,也可以说是代表了舆论的力量,而查阅《春秋》原文,只有“晋赵盾弑其君夷皋”。尽管这是一桩冤案,但仍可见其深远的影响力,八个字蕴含着无穷的魅力穿透时空,直抵人心。

    2.《三传》的跌宕起伏

    既然《春秋》内容如果简练枯燥,与打仗毫无紧密关联,那么关羽哪来的精神在打仗闲暇要夜读春秋呢?其酷爱的程度以至于有对联“文圣人,武圣人,两个圣人;写春秋,读春秋,一部春秋”流传至今。三国演义“夜读春秋”实为塑造关羽的忠义形象,而历史上关羽手不释卷的不是《春秋》而为《左传》。

    那么《春秋》和《三传》又是什么关系呢?

    儒家经典一般分为经,传两类,大约是教材和教辅的关系。《春秋》是教材,《左传》,《公羊传》,《榖梁传》为教辅。

    1.《左传》

    《春秋》讲一件事都是一笔带过,而《左传》讲一件事都是千言万语,记叙文六要素一应俱全,人物对话,背景故事统统齐全,今天我们读起来都是引人入胜,《左传》我们肯定不会陌生,《烛之武退秦师》,《曹刿论战》都出自它。

    2.《公羊传》

    后人坚信《春秋》一字一句都蕴含着深刻哲理,汉景帝时期的公羊寿将一代代人的口传心授抄写下来,形成了《公羊传》,尽管现在我们已经对这本书很陌生,但是在汉代一度时间,呼风唤雨,甚至相当于国家宪法和准绳。以至于汉武帝要对匈奴用兵,都要从《公羊传》中寻章摘句,引用典故让大汉军队师出有名。

    3.《榖梁传》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经典立为官学,《春秋》是毋庸置疑的儒家经典,但研究《春秋》的学者一共有五家学派。五家当中,最有胜算的是公羊学派和穀梁学派。汉武帝请公羊第一高手董仲舒和穀梁第一高手瑕丘江公打擂决胜负。结果瑕丘江公吃了嘴笨的亏,公羊学派垄断了《春秋》解释权,汉武帝也心安理得地安排太子学习《公羊传》去了。

    太子虽然听从安排学了《公羊传》,个人兴趣却在《穀梁传》上,而因巫蛊之祸,太子和皇后都被逼死,数十万人受到牵连,太子于不幸中的万幸是,他有一个尚在襁褓之中的孙儿被人偷偷救下,抚养在民间,后来在阴差阳错中做了皇帝,这就是汉宣帝。汉宣帝自幼在民间就听说祖父爱好《穀梁传》,便本着亲情与哀思也成为《穀梁传》的爱好者。继位之后,宣帝做了很多安排来打击公羊学,尊崇穀梁学。

    甘露三年(前51年),汉宣帝在石渠阁召开学术会议,让公羊、穀梁两大学派同台较技,战果注定会贴近皇帝的心意,于是《穀梁传》被增补进了官学体系,从此在《春秋》这个大门类之下,《穀梁传》与《公羊传》分庭抗礼。

    之所以要谈《春秋》和《三传》是因为这里面蕴含着中国人最古老,最底层的思维模式,也凸显着中国最早期的社会治理体系,也就说这是我们的根与灵魂。

    资料来源:《熊逸书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春秋到底说了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cka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