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自主招生:五大财经院校报考解析

自主招生:五大财经院校报考解析

作者: 喜加登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18-11-06 16:15 被阅读0次

财经类的学校一直都是广大考生青睐的地方,今天喜加登教育就全国最好的五个财经类学校进行分析,对比哪所学校才是真正的霸主。喜加登教育就这几所学校报考要求、报考难度、降分高低、专业分类进行详细地分析,希望能给考生一定的帮助。

财经类大学TOP

从纸面实力来看,上财力压其他4所学校,稳坐第一的宝座,但事实真是这样吗?我们一一来看。

“上海”+“财经”,这两个词并列一放一股豪气又不乏精致的气息扑面而来。上海财经是目前公认的全国最著名的财经类大学,无论是高校实力还是经济学实力都名列前茅。

与之相对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就略有尴尬:虽然排名并不是垫底的,却是 一所非985高校——而且不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日后发展如何,都弥补不了这个“缺憾”了。

至于其他学校各有特色,我们从报名条件、优惠政策等几方面继续深度分析。

报名条件大PK

可以看到,5所学校对五大学科、文科类竞赛、科创类竞赛、专利著作和语言特长都有认可项,那么该如何选择呢?自主招生信息平台为大家分类整理,各位考生和家长可根据手里已有奖项对应查看:

1.五大学科竞赛 省一及以上

上海财经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学、物理有效)

西南财经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数学、物理、信息有效)

2.五大学科竞赛 省二及以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学、物理有效)

西南财经大学

3.五大学科竞赛 省三及以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学、物理有效)

4.科创类竞赛 国二及以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5.文科类竞赛 国二及以上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6.著作及专利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独立或第一作者身份,省级以上公开发行刊物、2篇以上)

中央财经大学(独立发表,省级以上刊物)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虽然这两所院校认可著作及专利,但自主招生的初试毕竟是一个择优过程,只有著作和专利还是不够的。最好是以“平时成绩+竞赛奖项+著作/专利”的形式报考。

看完上面的分类相信大家对自己手里的奖项能报考哪个学校已经有了初步的概念,有些考生和家长可能开始发愁——我们手里的奖项和学校的要求只差一点,就真的没有机会了吗?

不——通过“取巧”的方式也可以尝试报考一些高校。

1.有五大竞赛奖项但是奖项级别不高

对于有奖项,但是奖项不高差一点达到高校要求的同学可以通过其他奖项“打辅助”的形式报考高校。

上海财经大学

拿不到省一,数学、语文、外语任意两个不同学科的省二也是可以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要尽量和所报专业对口。比如报考金融学,最好能够提供数学奖项+外语/语文奖项,如果提供的是语文+外语,那入选几率就很小了。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大学不同专业的报考要求不同,其中A类专业是较好的专业要求也较高,需要省一以上,而B类专业只需要省三。执着于A类专业又苦于没有省一的同学该怎么办呢?

主力:五大学科竞赛省二

辅助:语文类或者文史类国二及以上

同时拿到五大学科竞赛的省二和语文或文史类竞赛的国二也可以报名,这样可以巧妙的避开单科要求过高的不利条件,尤其对于文史类成绩好的同学比较友善。

中央财经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模式类似,都是对好专业要求较高,达不到的同学可以在其他奖项上“助力”一把。

主力:数学、物理、信息学省二

辅助:外语或文史类竞赛国二及以上

特别提醒:根据往年的经验,能以“省一”报考最好不要用“省二+其他”的形式,当然报名成功率最高的还是:省一+其他

2.没有五大学科竞赛奖项但有语言特长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权威性全国中学生英语、作文比赛获全国一等奖及以上。

中央财经大学

高考外语语种为英语,且外语类竞赛国二及以上或熟练掌握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俄语其一。

有语言天赋的考生可以尝试报考上面这两所学校,但一定要提供“硬”一点的材料,比如小语种的考级证书等,如果可以配上数学、经济类比赛的奖项通过率会更大一点。

特别提醒大家:高校在初审环节最看重的是平时成绩和竞赛奖项。其中竞赛奖以无大学科竞赛为主,其次是科创类竞赛和文科类竞赛,最后才是论文和著作。论文和著作只能锦上添花,几乎起不到关键作用,反而平时成绩会是各高校关注的重点。而且,即便通过了自主招生,高考也是考核平时成绩的,所以各位考生还是要把精力放在平时成绩和竞赛奖项上,有余力再去搞论文和专利。

优惠政策

统观TOP5,最豪爽的当属西南财经大学——直降一本线;

其次是上财,按综合成绩排名,前40%可以直降一本线,其余降60分。无论是幅度还是比例,上财都是相对“财大气粗”的,两个档无论哪个都不亏。

第三名中南财经大学则是按档降分,报考A类专业的降至一本线,报考B和C类专业的降20和30分。值得一说的是,中南财经大学的A类专业恰恰是财政、金融、会计这类优势专业。所以选择中南大学还是比较实惠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对优惠政策并没有多做解释,一刀砍了30分,有点让人摸不到头脑。

最后!优惠幅度最低的是央字头的中央财经大学,最低一档居然只有5分?而且央财也是根据专业大类降分,和中南财经相反,央财的金融、财会等好专业只降5分,而文科语言类的专业降的多一些,不过最多也才降20分而已。但是想到央财在金融界的地位和毕业生以后的去向,也是值得一拼的。

考核形式

五所高校的考核形式都是笔试+面试,但具体操作略有不同,我们就把比较特殊的几所学校罗列出来给大家。

1.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笔试考核数学和外语,各100分,面试占300分。选拔根据考生所填报的志愿,按照级差录取的方式进行。

擅长面试的学生比较占便宜,但需要注意的是需要仔细斟酌专业报考顺序,建议把好的、分数高的专业放在前列。

2.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笔试比较特殊,一张试卷包含数学、阅读、英语和财经素养四个方面,且均为选择题,考核的是考生的综合能力。

3.中央财经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考核中需要注意的是:部分试题要求英语作答。

报考建议

1.选择学校要考虑地域性

财经类院校有个很奇怪的特点:地域性就业。

比如,在上海财经念书毕业后多半会在上海及周边城市就业;而中南财经大学在南方尤其是广东等地的认可度就比较高。所以,抛开区域因素选择学校的话,就业会吃亏。

2.了解专业去向,避开自招“陷阱”

虽然都是财经类大学,但财经类范围本就很广,各家也因此各有所长。比如央财,号称我过银行家的摇篮,金融学专业比上财还好;而上财的会计学也狠狠压了央财一头。其他如中南财经政法的法学、对外经济贸易的经济贸易专业等,都是好专业,但毕业后去向不同。想去银行、政府部门的首选央财,想在金融市场打拼的考虑上财。

3.首选自主招生诚意大的学校

各校在自主招生给出的优惠政策和放出的专业通常体现了“诚意”,我们就选取3所高校对比分析下哪所学校诚意更大。

对外VS西南VS中南

对外经济贸易:放出专业太敷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海外经济贸易行业中还是比较受认可的,可惜的是在自主招生中没有放出好的专业,王牌院校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只放了物流管理这种冷门专业,其他的更多集中在了外语相关专业上,想在金融界发展的同学要慎重考虑。

西南财经:传统强校,诚意满满

据说金融界大部分一把手都是从西南财经毕业的,对银行学的研究更是全国数一数二。在专业上金融和财会各有所长,互不相让,报哪个都不亏。自主招生专业里都有包括,其中金融学更是计划招生人数最多的专业,可以说是诚意满满了。

中南财经:分类释放专业

中南财经在自主招生专业上没有一味的放好专业或者冷门专业,而是分成三类进行招生,其中A类是强势专业,诸如财政、金融、会计等;B、C类则相对没有这么热门,报考条件也相对A类较低。想上名校,对成绩又没有信心的考生可以考虑中南财经。

4.统观自主招生难度,根据实力选取学校

喜加登教育为大家整理了2018年这5所学校的自找数据,从数据中可以总结出几个“最”。

最火爆:中南财经政法

中南财经政法以2.18万报名人数多得2018年最火爆桂冠,比第二名上海财经高出600多人以微弱优势获胜。

最难考:上海财经

上海财经在报名人数上惜败中南财经,但最终报录比之低却令人瞠目。由于和中南财经人数相差不多,这个数据就更显眼,同样的基数,中南财经的报录比有1.43%,上海财经只有0.56%,是中南财经的1/3。从初审条件来看,上财只承认省一或语数外双省二,也是5所学校中要求最高的。

最冷淡:中央财经

中央财经的冷淡不是表现在报考人数少,而是对考生若即若离的态度。央财在5所高校中优惠幅度最低,而且初审最严,比其他高校低了将近10个点。虽然复审通过率比较高,但最终报录比也不过2.18%而已。

还是那句话,央财就像少林武当,名望在那儿不求人来。

最亲民:西南财经

西南财经大学在五所学校里是相对好考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报名人数少:西南财经2018年报考人数只有4578人,是5所学校中最少的,而最多的中南财经有2.1万人。

考核难度低:西南财经的从初审通过率、复试通过率都比较高,最终报录比4.65%更是5所学校中最高的。

优惠政策实惠:西南财经是5所学校中唯一一所直降一本线的学校。

专业好: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经济学、会计学等热门王牌专业应有尽有,供君选择。

综上4个优势条件,如果不是毕业后非前上海或北京的考生,可以好好考虑下西南财经,性价比MAX。

最酱油:对外经济贸易

其他学校或高傲或亲民都有些特色,对外经济贸易就显得有些尴尬:热度中等、报考难度中等,放出的专业还敷衍,满满的“老子不是985,老子不想和你们一起玩,但是我没办法,所以混混好了”的既视感。

总结:这五所学校都是非常好的学校,都值得考生去思考。考生需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厚积薄发,为高考奋斗。

更多资讯请关注喜加登教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主招生:五大财经院校报考解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cmu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