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轻松影响他人:细节读书笔记01,02节

如何轻松影响他人:细节读书笔记01,02节

作者: 大辉船长 | 来源:发表于2016-11-04 22:00 被阅读38次

    罗辑思维独家发售的《细节:如何轻松的影响他人》翻了翻发现观点很有价值,非常实用,可以直接应用到设计、文案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全书观点夹杂着案例,显得有些冗长,我把主要内容摘录下来,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理解。全书除引言为共52个小节,每天读2到3小节,20天左右更新完。

    引言

    细节这本书不断强调一条非常简单的道理:当你打算影响他人行为的时候,最微小的做法改变,往往取得最显著的成效。

    书中所列52个例证不是凭借预感或猜测,而是来自于说服科学(persuasion science)的大量研究成果。本书的作者之一罗伯特·西奥迪尼是30年前写出《影响力,你为什么会说是》那本畅销书的作者。近几年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都在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以下问题:为什么影响力和说服力能够见效,为什么受众的行为会发生改变。

    虽然新科技和唾手可得的信息带给我们许多好处,但是我们用来处理信息的认知“硬件”几百年来却基本不曾变过:我们还是和数千年前的老祖宗差不了多少——让人们做出决定的并不是信息本身,而是这些信息呈现的背景或情境。在传达信息时,对措辞、时机、背景或情境设定做一些小小的调整,就能戏剧性的改变对方“认同信息并依言行动”的程度。


    01 向“大众”借力

    英国税务海关总署在缴税通知函里加了一句话,让清缴率从57%上升到86%为,比前一年增加了5.6亿英镑。这句话的具体内容是:把按时纳税的真实人数(一个相当大的数字)写上去了。这是社会认同原理(social proof)在其作用,也就是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来源于人们心中三条非常简单非常强大的动机:尽可能高效的做出正确决定获得他人的认同用积极正面的角度看待自我。税函上一个小小的改动,同时满足了这三条全部动机。

    应用实例:比如一名业务拓展人员打算邀请客户来参加新产品的说明会,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提高出席率:先邀请一批最有可能来参加的人,然后就可以诚实的向下一批目标客户指出,“很多人已经接受了邀请,准备出席了”。如果再增加一点,把数据说的更具体一些,就会发挥更大的威力,比如说他同一地区的主要竞争对手有80%已确定出席。

    香飘飘奶茶的广告:一年卖出七亿多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两圈,连续六年全国销量领先。
    阿芙精油的广告:全网销量第一,淘宝每销售XX瓶精油就有XX瓶,都是一样的路数。

    有一点很重要:你引导受众去关注的行为,应该是被普遍接受,并且是你希望他们去做的。如果你希望人们去做的事,比如缴税,如约前来,按时完成作业等并不是大多数人采取的行为,那么这个“强调大多数人都这样做”的方法就不会那么见效,这个时候最可能被想到的就是虚构一个“大多数”,作者强烈反对这种方法,它违反了伦理道德,万一被发现,你的信任将会被破坏。我们各个电商平台的刷单,微信阅读数据的造假,其实就是用虚构的“大多数”来误导大家,激活我们的从众心理。

    不虚构数字,我们可以有两个变通的方法:

    第一个是强调你鼓励的行为在某个特定情境下被大多数人认同。比如“九成的员工都说,他们很希望学到一些关于健康生活的知识”。

    第二个是公布绝对数字(暗示着有许多人都在这样做或这样想)也会很有效,并指出参与人数日渐增多。比如昨天有56人参与的一个捐款活动,今天已经有320人参加。


    02“小众”的反作用力

    把你要说的信息跟受众群体的社会身份紧紧的关联起来。
    让人感受到相似性的社会认同信息不只是地点,人名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在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奥巴马的精选团队就使用了一个著名的电子邮件拉票方法:邀请注册选民来查询有多少与他们同名的人已经投了票。

    人们总是很愿意与自己所属的或想要进入的群体保持一致,同样,他们也很希望跟那种不愿与之扯上关系的群体区别开,避免与那些人做出一样的行为。

    当一个需要衡量的行为被公之于众的时候,与群体划清界限的动机最强。企业在开发新客户群体时,一定要避免:当新客户群使用了这项产品之后,现有客户群体未来把自己跟这些新客户群体区分开,就不在继续使用它了。更广泛地说,如果不鼓励他人做出某种行为(比如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插队等),就应该把这些行为跟受众们不想要的身份联系起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轻松影响他人:细节读书笔记01,02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cni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