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心理丨作者
柠檬心理&QQ音乐丨音频
Pexels、Pixabay、网络丨图源
职场或者生活当中,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一项工作任务,本来给的时间比较充裕,但因为自己拖拉,直到上交前才勉强搞定。
要考试了,本来决定这个月好好复习,但每次一有空闲时间,总是沉溺于手机游戏、影片小说等无法自拔,直到最后一周才开始草草复习……
当出现类似这种做事拖拉的行为时,我们经常自嘲得了拖延症,并为这种拖延症而困扰。
虽然拖延症并不是生理意义上的一种疾病,但拖延症造成的危害,却让不少人有着深切感受。
比如事情拖得越久,产生的焦虑就越大,即使在娱乐时,脑子里也会一直想着那件事,根本无法真正放松。
如果最终事情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还会让人产生很大挫败感,甚至丧失自信心,变得自卑。
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还是会把事情拖到不能再拖时才做呢?
心理学家们做过这样一项实验:
他们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两组,去阅读同一篇课文。
第一组要求5分钟内读完;
第二组要求8分钟内读完。虽然两组学生都在规定时间内读完,但没有一个是提前完成的。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最后通牒效应。
简单说,就是:
对于不需要立刻完成的任务,人们总会想着:“时间还早着呢,慌什么?”,然后熬到最后一刻,才会付诸行动。
所以,才会有不少人自嘲道:
Deadline,也就是最后期限才是第一生产力。
那么,对于这种习惯性拖延有什么应对之法呢?
01
给自己定个截止日期。
对于那些没有截止日期的任务,试着给自己设定一个截止日期。
如果不设期限,你的心中就没什么紧迫感,目标可能就一直悬停在那里。
设定截止日期,潜意识里你会暗示自己:
这个事情比较重要,需要持续推进,错过截止日期,就坏事儿了。
02
学会分解任务。
人都是趋易避难的,总喜欢做更容易完成的任务,这样容易有成就感。
而对于那些过于复杂或者困难的任务,为了避免做了受挫,就会想要拖延。
那么对于这样的任务,你可以进行任务拆解,将大任务和大目标拆解成小任务和小目标,这样完成的压力会减轻很多,会激发尽快完成任务的动力。
比如你想1年减肥12斤,拆解开就是每个月只要减1斤就可以了,这样看,目标更容易达成,你也就更愿意去做了。
03
先去做5分钟。
面对困难的任务,往往你的理智脑还没启动,就被情绪脑和本能脑控制,它们告诉你“这太难了”,然后你就会顺从本能和欲望,选择拖延。
所以你需要用办法蒙混大脑,让它觉得这是一件没那么难的任务,你可以试试5分钟法则。
不管任务有多难,你先心无旁骛地做5分钟。
一旦开始工作,你的大脑就会慢慢进入状态,5分钟后,你的工作状态已经不错了,这时候大概率会接着做下去。
一步步推进,一旦你取得小成果后,不仅先前的畏难情绪会被抛诸脑后,而且这会触发大脑奖励中心,释放出多巴胺等物质,让你心情愉悦,更有动力。
柠檬心理每日为你分享实用的心理小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