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应公司要求听了一个老师讲绘本。
本来,我是不太感兴趣的,我认为这事跟我的关系不大呀。况且,这绘本也是讲给三岁小孩听的,我听了有什么用呢。
但最近我正因为没有文章选题而发愁,转念一想,是不是可以把这次读绘本的经历,写下来呢。
转变了思想之后,我发现思维也变清晰了。
那一刻,我仿佛就是一个三岁孩童,老师读到哪里,我就看到哪里,甚至发生了一些联想。
当老师指着书中极少的几个字的时候,我就想象自己也是刚识一些字的孩童,尽量让自己多看图画。
第一遍,老师读的很慢,因为考虑到孩子的认知程度,所以就让他多观察书中的图画,直到他看完一页,自己要翻下一页为止。
第二遍,老师问孩子一个简单的问题,又引导他说出书中的一些细节。如果孩子没有发现,就引导他看下一页。
第三遍,第四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悟。
原来,绘本的世界对大人来说,也是这么有趣。这次我真真切切的,做了一把孩童。听完老师讲,我自己又一口气看了好几本书。
期间,也有了一些感触,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1.书一定要多读几遍
绘本讲究一本书要多看,但是其他的书未尝不是如此。
其实,前段时间我很焦虑,因为对于现阶段的我来说,进步实在是太慢了。
大大小小的,我给自己报了10多项付费的课程,除了上班和睡觉,自己剩下的时间就是学习了。于是,我就开启了差点没累死自己的升级之路。
大多数课程都有时间限制,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听完课、完成作业,那这个课程我就没有机会学习了。
所以,当时的目标就是争取听完所有的课,目标一旦定下,就会朝那个方向走。我就走马观花似的学呀学,所以,很快把学习内容都看了一遍。
虽然课是学完了,也累得够呛。最关键是,效果还不好。有时候,一节课有多个点,认真听的话才能get到,甚至有的课需要回听几遍,才能记住。
那一刻,我想起来自己曾经看过一本书《知道,做到》上面写道:要研究一个领域,不需要看很多书,只需要把重要的几本书,反复看,研读透就可以了。
记得当时自己还写过读后感的,现在谈来有点讽刺。因为,很多人确实是明明知道,却做不到。
2. 学会不做预设
听绘本,其实是公司老板的要求。他让我们部门几个人都过去听老师讲绘本,最终目标就是有人会讲故事,有人会做手工课。而这节绘本课,只是一个让你发现自己兴趣的开端。
开始去的时候,大家都报着开放的态度,但是听着听着有人就开始犯困了。
有人说,我不擅长讲故事,因为我从来都没讲过故事。
还有人说,我不会做手工,从小就笨手笨脚的。
......
这个场景是不是异常熟悉。
其实,我们很多时候,习惯给自己的能力做预设。认为自己不会做某件事,就不去尝试,怎么做都做不好。
可能是因为没有太多成功的体验,也可能是害怕困难。不管是哪样,结果都会如你所预期的一样。
一旦报着这种信念,那么所有行为,都会促使自己往那个方向走。
3. 思想的富养更珍贵
小小的书,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听绘本老师说,她闺蜜的女儿从小就读绘本,认知能力和思维活跃度,远远超过跟她同岁的自己的儿子。
因为从小注重阅读,也养成了很好地阅读习惯,后来轻松考上了北大。
这或许就印证了那句,赢在了起点上。
不是父母提供了多少财富和经济实力,而是给了孩子一个很好的教育方式。
富养的孩子,大抵是这样的,思想丰盈,习惯优良。
报着开放的态度对待事情,人生也会增加许多可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