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琴声声
很多年前,成千上万的中学生荒废了学业,我和小井也在其中,整日东窜西颠,无所事事。小井的五姐是位有心人,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担心小井在社会上学坏,就央求歌舞团的同事,扬琴大师裴德义收他为徒,教其练习扬琴。虽然教学实践很短,却掌握了演奏扬琴的基本技能。
十七岁那年,小井依依不舍的离开了他的扬琴启蒙裴老师,含泪离开了美丽的校园,来到洪泽湖畔。大概是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农民兄弟都亲热地称呼他大学生,其实,他初中还没有毕业。这群插友当年都是学校民乐队的骨干,个个多才多艺,吹啦弹唱,样样精通。 他们联手创办了知青民乐队。小井跟在后面只能敲敲扬琴,由于手法不够熟练,合奏时,常常不着调,没少挨他们的埋汰。
不吃馒头争口气,小井抓紧一切工余时间,苦练基本功,为了不影响插友们休息,节省灯油,酷热的大伏天,他把扬琴背到社场上,不怕蚊虫叮咬,练习盲敲。当年流行的《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的舞曲,他能整本的烂熟于心,不用对照着曲谱,就能演奏,越敲越熟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成为民乐队不可或缺的扬琴手。他们常在田间地头演出,很受当地农民的欢迎。
有一次,公社知青宣传队,到相邻的劳改农场,慰问驻军,小井不小心,折断了扬琴的敲棒,不能上场演奏,小井急坏了,不知如何是好。我通过管教干部,找了一个“犯人”赶制了敲棒,让演出如期进行。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五十多年了,那个特殊场合发生的故事,仍然记忆犹新。也是我对小井同学最初的印象。
1971年的秋季,县里举办知青文艺调演。当时小井所在公社知青宣传队,也到县里参加调演。那个年代,公社到县城还未通公交班车,他和同伴用扁担抬着扬琴,步行七十华里,赶往县里参加演出。那会儿,有部彩色电影,殷承宗的钢琴伴唱《红灯记》风靡一时。
校友余华上台表演《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余华娇美的身段,清亮的歌喉,小井用扬琴为余华伴奏,生动和谐,一时轰动全场。那天,南京知青文艺爱好者,第一次在剧场亮相,剧场座无虚席,过道里都挤满了观众,扬琴伴奏《红灯记》的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当地的特大新闻,不胫而走,家喻户晓。中央有个钢琴伴奏《红灯记》,俺们县有个扬琴伴奏《红灯记》。
紧接着,县文工团求贤若渴。立马免试,直接下调令,把小井调到县文工团。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命运。
前不久,小井参加了一个老年民乐团,那里又传来扬琴声声。(改于2020.07.0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