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别离》里面有一个小插曲,写的是班长李想离家出走,此时是初三的他,受不了各种压力,想到休学一年一家出走,来让自己解脱的把戏,并留下了一封信给老师和家长。
信中他写到有人说,中国人20岁以后就很少有快乐了。那么,20岁以前呢?这个被题目和作业笼罩的6年中学,是快乐的吗?那个硬是家长着急提前起跑的小学6年是快乐的吗?
因为这孩子还没有上高中,所以他还不知道高考为了能考上985,还要吃多少苦上多少补习班,如果在把高中那苦闷的3年算上,整整这15年又快乐吗?人生中有多少个15年,上学的15年初沉浸在做作业上补习班之中,如果不是真正的喜欢,那就是在强迫自己学下去中度过的,能真的快乐吗?
原来我们那代人,只有高中的时候苦一苦,拼一拼,拼个好大学,家长们时常挂在嘴边的是就苦了这三年,以后就好了。现在的家长们是就好好努力这15年,等上了好大学,毕业了找个好工作,就能过好生活了。原本的3年,现在的15年,3年感觉忍一忍就过去了,15年要怎么忍才能过去呢。
但真的忍了这15年就快乐了,就可以过上幸福生活了吗?《小别离》里面的每一个家长都在为孩子如何上好学而苦闷,每个人都为了给孩子上好的培训班而努力上班,有的甚至在自己不胜任的工作上苦苦支撑,支撑到什么时候不取决于他,而取决于老板什么时候真的下定决心把他开掉。此时才是真正的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啊,等着老板宰割的心情好受吗?不好受,快乐吗?当然也不快乐。
你自己都不快乐,孩子能快乐吗?
李想离家出走,父母报警费劲周折地找到了他。他手里拿着一本《我的间隔年》,大声地对父母说,我需要间隔年。他的爸爸妈妈也大声地说:“难道我们不需要间隔年?我们也需要间隔年。”李想开始哭泣,父母开始哭泣,哭得一个比一个伤心。这就是现在的学习制度造成的,孩子不快乐,家长不快乐。
如果我们可以睁眼说瞎话,演好戏假装出快乐倒是可以蒙混孩子说等你毕业了就快乐。但是现在的家长恨不得脑门上写着烦,眼神里写着倦,连笑都是苦笑,鱼尾纹都累得似的懒得动一动,想真笑都笑不动,想演戏都演得不到位。
这就好比我们疼得龇牙咧嘴对孩子说不疼,不开心透顶地面前挤出点笑容对孩子说,长大成人就快乐了。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
现在的我有点想明白了,如果制度我们改变不了,只能改变孩子的心态,最好能让他们爱上学习,从小灌输给他们,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如果连续15年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是痛苦的,只能把这不喜欢的事情早点转换成喜欢,才能让孩子活得快乐一点。不能把快乐寄予在遥远的未来,真正能抓住眼前的小幸福小快乐才是快乐。同样作为家长的我们,总之要工作,总之要为了事业而努力,喜欢不喜欢全凭你自己的心态,你想好了,想快乐,就早点转变态度,从不喜欢的工作和生活中找到他们的另外一面,去喜欢上他们。你快乐了,你的孩子才会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