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在哪看到的,BIGONE的CEO老猫说,他能有今天的成就全靠当年蒙头写博客,培养了自己足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等。
知识变现的大潮滚滚而来,写作的重要性已广为人知。
通过写公众号实现财富自由的有,靠写微博赚的盆满钵满的也有,那么你自己是否想过,自己为什么写作?
又或者说,在写作这件事上,什么最重要?什么更重要?
上一篇文章<写作的元认知>里提到,写作的核心是思考。
那么写作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给生活留下一点念想
米兰昆德拉有一个洞见:
人并不是突然死去的,而是慢慢死去的,因为我们活在自己的记忆中,而当这些记忆一点点消失,我们就在一点点失死亡。当记忆是不可靠的,如果你不记录你的生活,你就在一点点死去。
罗胖老师在跨年演讲上说,他问了许多人2017年最重要的是哪一天?
我当时就很好奇,为什么那些人就记得那么清楚?
由于近因效应,我们一般会对较近一段时间的事情比较印象深刻。那么罗胖老师在临近年底的时候问这个问题的话,其实就相当于:最近几个月最重要的是哪一天?
不过显然这个逻辑是有漏洞的,因为罗胖老师所得到的答案并不止局限于最近几个月。
而给出答案的人能够大范围跨越时间维度,靠的无非是记录。
给生活以足迹,给明天以过往。
写作的第一个目的是记录并表达自我。
写私人日记或者写博客都算是写作,这里主要讲的是写博客这样的公开写作。
写作的更重要的目的是传播
我们都知道<论语>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之间的对话收录而成的。
其中出现的人物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个,却说孔子弟子三千。
这里的三千应该是个虚数,就和三千世界一样,是多到数不清的意思。
春秋时期的人口也就1千万而已,孔子的学生顶天了也就是十多万,说弟子三千要么是夸大,要么是古人数学不太好。
但,这件事可以换个角度来理解。
<论语>本部经典流传千古,凡是读过这本书的人都算是孔门弟子的话,那就真的是多到数不清了。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已有涯随无涯,殆已。
有限就真的不能追求无限吗?
不仅孔子做到了,庄子自己也做到了,耶稣,佛陀他们也都做到了。
<论语>,<庄子>,<圣经>,如是我闻开头的佛经,哪个不是读者无数?
看,能够流传千古都是因为他们有一部经典名作。
而名作强大之处在于经久不衰的传播力。
换个角度理解就是,能够不断传播的作品就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而能被大量转发的作品要么是作者自带流量,要么就是内容写得好。
如果是后者的话,那么还要求标题足够吸引人,文章能先被打开,然后阅读。
如此我们可以获得两个逻辑思路
1,基本逻辑:标题吸引人⇨被阅读⇨被转发
2,捷径逻辑:被大V转发⇨高阅读次数
假设,两者都能让你的文章成为10万+,哪个更好?
写作的最重要目的是积累影响力
罗胖老师在2017的跨年演讲里提到快手的例子,说宿华的成功在于打造了一个链接千万人的端口。
得到APP同样是一个链接千万人的端口,它的成功在于影响了千万人的学习行为。
互联网的本质是链接,只不过你连上互联网本身的意义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很多人连上你。
罗胖老师在跨年演讲里说过一个观点,即使你跟不上时代,只要做好自己并保持开放,等着被赋能也一样能够成功。
放在这个语境里,就是把文章写好的意思。
比如开头提到的老猫就是做好自己,然后被赋能了不是么。
但在被赋能之前,老猫肯定是积累了一定的影响力。
老猫积累影响力的方法无非两个字:写作。
而写作是所有人都能使用的,通往成功的最简单手段之一。
总结
1,写作的第一个目的是表达。
2,写作的更主要目的是传播。
3,写作的最主要目的是积累影响力。
你的文章能影响我,那你可能是个普通人;
能影响一万个像我这样的人,那你就是个大V;
能影响马爸爸,那你就是万人之上的高富帅或者白富美;
能够响一万个像马爸爸那样的人,你就是国家主席级别的人物。
你还不好好写作?
关于如何写好文章请点击一下链接查看。
网友评论